文档详情

线虫纲蛔虫(检验本科《人体寄生虫学》课件).ppt

发布:2017-09-22约3.46千字共7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消化道寄生虫(肠道寄生虫)(intestinal parasites) 是指寄生于人体胃肠道部位的一类低等动物,也是人体体内寄生虫中种类最多、最常见、分布较广的一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人群感染较普遍寄生虫病。 其中蛔虫、鞭虫和钩虫在全球的 感染人数分别接近10亿。到2000年为 止,我国发现人体消化道寄生虫共有 80余种,其中线虫16种,吸虫25种, 绦虫13种,原虫19种,棘头虫、节肢 动物和自由生活虫体约8种。 根据对人体感染的常见或危害的程度以及虫体对宿主的适应性等方面不同, 一、消化道寄生虫分类: ① 常见人体肠道寄生虫, 如蛔虫、鞭虫、蛲虫、钩虫、旋毛虫、姜片虫、猪带绦虫、牛带绦虫、溶组织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等; ③ 罕见或致病作用不明确的种类, 如圆线虫、膜壳缘虫、裂头绦虫、 异形吸虫、棘口吸虫、隐抱子虫及 某些滴虫等;结肠内阿米巴等; ④ 有些种类为动物寄生虫,当侵入人体后可引起幼虫移行症, 如犬蛔虫、异尖线虫、棘头虫等; ⑤ 有些为自由生活蠕虫,偶可侵人人体消化道,并被误认为人体寄生虫,如蚯蚓、水蛭、 此外,还有一些不奇生在消化道, 但可直接或间接引起消化道损害或消 化功能紊乱的寄生虫, 如血吸虫、肺吸虫、肝吸虫、肝片形吸虫、细粒棘球蚴、疟原虫等。 消化道寄生虫的感染, 大多数种类是由于误食了被寄生虫感染阶段(蠕虫虫卵或囊蚴、原虫包囊或卵囊)污染的食物和水,或生食或半生食含寄生虫(如带绦虫囊尾蚴)的肉类而引起,少数是幼虫通过钻入皮肤而感染,如钩虫和粪类回线虫。 消化道寄生虫的致病多局限于消化系统,但有些虫体因致病机制不同,受累表现则主要不在消化道,如钩虫和阔节裂头绦虫的致病主要表现为贫血;有些种类既可损害消化道,也可肠外组织器官,如溶组织内阿米巴首先引起肠壁溃疡, 侵犯肝、肠、脑等部位形成脓肿; 有少数蠕虫,成虫寄生于肠道,幼虫可 同时或单独寄生于胸外组织中,并以幼 虫为主要致病阶段,如旋毛形线虫、猪 带带虫、曼氏迭宫绦虫等;有少数寄生 虫表现为机会致病,如隐胞子虫、粪类 圆线虫、短膜壳绦虫等。 消化道寄生虫离开人体的阶段 大多数病原体随人体粪便排出到外界, 个另种类可移行到人体肛门周围产卵。 因此,对其感染的诊断基本采用病原学 的方法。蠕虫的离体阶段多为虫卵或虫 体,在做检验时较易判断和掌握,但对 原虫的检查,由于虫体小。有些检查方 法较复杂,诊断难度较大。 二、成虫结构 1、体壁 由外向内由角质层、皮下层和肌层组成 ①角质层──由皮下层分泌而成的 透明结构 ②皮下层──由合胞体组成 ③肌层───由纵形肌细胞组成 A多肌层─指肌细胞多而长 如蛔虫 B少肌层─指肌细胞大而少 如 钩虫 蛲虫 C细肌层─指肌细胞细而密 如鞭虫 (二)成虫结构 1、体壁 由外向内由角质层、皮下层和肌层组成 ①角质层──由皮下层分泌而成的透  明结构 ②皮下层──由合胞体组成 ③肌层───由纵形肌细胞组成 A多肌型─指肌细胞多而长 如蛔虫 B少肌型─指肌细胞大而少 如 钩虫蛲虫 C细肌型─指肌细胞细而密 如鞭虫 2、消化道 口→咽管→肠管→直肠→肛门 3、生殖器  雌性为双管型 卵巢→输卵管→受精囊→子宫┐ ├→阴道 卵巢→输卵管→受精囊→子宫┘  雄性为单管型 睾丸→输精管→贮精囊→射精囊┐ 泄殖腔←──交合刺←───┘ 生活史 1、线虫生活史基本发育过程 虫卵─→幼虫─→成虫 2、线虫的幼虫在发育过程中最显著  的特征是蜕皮,最多的要经过4 次蜕皮 3、生活史类型 ①不需中间宿主称为直接发育型,也  称土源性线虫 ②需一个中间宿主称为间接发育型,  也称生物源性线虫  似蚓蛔线虫(蛔虫)  (Ascaris Lumbricoides ) 一、形态 (一)成虫(Adult) 1、圆柱形 、象蚯蚓, 活时粉红色 2、大小雌20-35cm,  雄15-31cm  3、雄性尾部卷曲, 雌性尾部尖直 4、头部有品字形唇瓣 5、雌性生殖器为双管型,  雄性为单管型 (二)虫卵(Egg) 1、受精蛔虫卵 ①类圆形、棕黄色 ②内有一个卵细胞及蛔甙层 ③外有一层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