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部水泥土挤密桩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水泥土挤密桩施工作业指导书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 标段路基内水泥土挤密桩施工。
作业准备
内业技术准备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外业技术准备
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修建生活房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
桩施工前,场地应平整,必须清除地上、地下一切障碍物, 根据设计要求,将桩位置用白粉定位。
施工前核查地质资料,当核查或施工过程中发现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反馈给有关单位。施工前应进行地下水位、地基土含水量、饱和度复核、当地基处理深度范围有地下水或地基土的含水量大于 24%、饱和度大于 65%时,应及时反馈设计单位。
室内配比试验:作为水泥改良土原土土源点的土样,应进行室内配合比试验,测定不同水泥掺入量水泥改良土的无侧向抗压强
度、最优含水量及最大干密度,寻求满足设计要求的最佳水泥掺入量, 要求水泥挤密桩的 28 天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 1.2MPa。
大面积施工前,应根据地质情况在不同底层段落、不同桩长地段选择代表性地段进行不少于 4 根的工艺性试桩,试桩检测结果应满足设计要求,并通过试桩确定有关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确定轻型动力触探锤击数N10 与压实系数的关系。试桩经检测合格并报监理单位确认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施工。
技术要求
清除地表 0.3m 厚种植土,回填合格土至原地面并碾压密实平整,平整标高=设计桩顶标高+0.5。
桩身材料采用水泥土混合料,填料水泥的惨入量应不小于 8%
(重量比),水泥采用 42.5 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挤密桩的压缩模量Ep 不小于 100Mpa(即水泥土桩身相同配比的室内试块,在标准养护条件下 90 天龄期的桩身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 1.5 MPa)。
挤密桩加固范围:路堤地段处理范围至路堤坡脚外2 米,加固深度应满足工点设计要求。
高于设计桩顶标高的土层和桩头应挖除,并将桩周围松动土层夯实,桩顶铺设 0.5m 厚水泥改良土(掺 8%水泥)加筋垫层,垫层内加铺一层抗拉强度不小于 110KN/m 的双向经编土工格栅,土工格栅距离设计桩顶 0.3m 位置处。垫层内土工格栅技术指标及施工技术要求详见“蒙华浩三施路通-29”强夯地基加固设计图。
垫层的施工方法、分层铺设厚度、每层压实遍数等宜通过试
验确定。垫层的分层铺填厚度可取 200-300mm。为保证分层压实质量, 应控制机械碾压速度。
桩间土经成孔打桩挤密后的平均挤密系数不应小于 0.93,4 个孔之间的最小挤密系数不小于 0.88,桩体内的平均压实系数不小于 0.95,水泥改良土层的压实系数不应小于 0.95,成空打桩挤密后的桩间土湿陷系数小于 0.015。
向孔内填料前孔底必须夯实。并应抽样检查桩位、桩孔直径、深度和垂直度,经检验合格后,按设计要求向孔内分层填入筛好的水泥土。
成桩孔施工允许误差:
桩位偏差不得大于 50mm
桩孔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 1.5%
桩孔直径不得小于设计桩径
桩孔深度不得小于设计深度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施工程序
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场地平整→桩机就位→沉管→检查、验孔→夯实→检验验收。
工艺流程
场地平整清理
场地平整清理
定桩孔位和编号放样沉桩机就位
沉桩管至设计标高
制定 堆 机放 械场 运地 行等 线计 路划 和
材料
拔管
施工要求
施工准备
施工前应排除迁改地基处理范围地下管线,对影响施工安全的高压线应进行迁改和架高。
施工前核查地质资料,当核查或施工过程中发现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反馈给有关单位。施工前应进行地下水位、地基土含水量、饱和度复核、当地基处理深度范围有地下水或地基土的含水量大于 24%、饱和度大于 65%时,应及时反馈设计单位。
进行填料的轻型击实试验,确定施工用的相关参数,如最佳干密度、最佳含水量(注意实际施工时的最佳含水量低于轻型击实试验做出的最佳含水量)、配合比等。
测量放线,定出控制轴线、打桩场地边线并标识。
成孔机械表面应有明显的进尺标记,以此来控制成孔深度。
施工前进行土方、成孔、夯填和挤密效果试验,确定有关施工技术参数,并对试桩进行测试承载力和挤密效果等,对含水率较
大的(如大于塑限含水率)应特别关注缩孔的问题,因缩孔影响桩长和桩径时,应及时与设计单位协商予以解决。试桩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得少于 2 个施工单元(如按三角形布置每个施工单元 7 根桩)。
施工工艺
成孔时地基应接近最佳含水率,当土的含水量低于 10%时应对处理范围内基土进行增湿处理。成孔采用隔桩跳打的方式,成孔后应及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