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外科护理学》麻醉病人的护理.ppt

发布:2017-09-23约4.45千字共5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章 麻醉病人的护理 骆喜宝 讲解 第一节 概述 麻醉的工作范畴 临床麻醉学 重症监测治疗学 急救与复苏学 疼痛治疗学 麻醉治疗学 临床麻醉的任务 消除疼痛 确保病人安全 研究手术中病人的生理变化 为手术创造条件 临床麻醉分类 全身麻醉 静脉麻醉 吸入麻醉 复合麻醉 局部麻醉 表面麻醉 局部浸润麻醉 区域阻滞麻醉 神经丛阻滞麻醉 椎管内麻醉 第二节 全身麻醉 一、吸入麻醉药 二、静脉麻醉药 三、肌肉松弛剂(muscle relaxants) 1 去极化肌松药 仅琥珀胆碱一种,由肾脏排出,不能拮抗 2 非去极化肌松药 筒箭毒碱、潘库溴铵、阿曲库铵、维库溴铵,由血浆胆碱酯酶分解,可拮抗 3 应用肌松药注意 使用时需人工呼吸 管理的知识、技能和设备 因其无镇痛、镇静作用,须与其他药合用 四、 麻醉性镇痛药 吗啡 已少用 芬太尼 人工合成 作用强度为吗啡的50~100倍 五、麻醉的实施 诱导 单纯吸入、吸入+静脉诱导、单纯静脉 维持 经面罩、气管插管维持麻醉,复合麻醉维持 麻醉深度的判断 眼征、循环、呼吸 麻醉的恢复 第三节 椎管内麻醉 蛛网膜下腔阻滞 硬脊膜外阻滞 蛛网膜下腔阻滞 硬膜外阻滞 穿刺点 L2以下 层次 皮肤→皮下组织→棘 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膜外腔→硬脊膜、蛛网膜→蛛网膜下腔 标志 脑脊液 穿刺针 细 7#、9# 适应症 下腹以下的手术 药量 小 起效 5~10min 维持时间 2~3h 平面 剂量、比重、体位,半身麻醉 并发症 血压↓早、剧 呼吸抑制、恶心呕吐 头痛、尿潴留 神经并发症 C7以下 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膜外腔 阻力消失、落空感、负压 粗 12#、16 #、18# 颈及颈以下的手术 大、相当腰麻4~5倍 10~30min 长(可连续加药) 依穿刺点决定,有节段性 全脊麻,局麻药中毒 血压↓呼吸抑制 恶心呕吐 神经并发症 损伤、血肿、感染 第四节、局麻方法 表面麻醉 →粘膜下的神经末梢 局部浸润麻醉   →手术区内的 神经末梢 区域阻滞   →手术区四周和底部的神经纤维 神经阻滞   →神经干、丛、节周围 椎管内麻醉 →硬膜外腔、蛛网膜下腔 第五节 气管插管术 1、 麻醉手术中保持呼吸道通畅 2、 进行有效的人工或机械通气 3 、便于吸入麻醉药 4 、复苏时 分类 经口腔明视插管 可保持或打掉呼吸,借助喉镜在直视下暴露 声 门后,将气管导管经口腔插入气管内。 经鼻腔插管:一般要求保留自主呼吸 (1)经鼻明视,导管过鼻后孔,经口腔置入喉镜显露声门,使导管对准声门置入 (2)经鼻盲探,导管过鼻后孔,继续循气流最强的方向推进 经气管切开处 气管插管的并发症 损伤 门齿脱落、口鼻出血、声带损伤、气管食管瘘 导管异位 导管插入一侧支气管、插入食管、插入咽部 第六节 围麻醉期监护 一、麻醉前准备 熟悉病人、了解病情和手术情况 病人病情分级(ASA) 1~5级 二、术前用药 镇静催眠 苯巴比妥钠、苯二氮卓类 镇痛药 吗啡5~15mg、哌替啶1~2mg/kg 抗胆碱药 阿托品0.5mg,东莨菪碱0.3mg 抗阻胺药 异丙嗪25~50mg 三、手术体位 仰卧位 可变为七种 侧卧位 手术侧在上方 坐位 多以侧卧位代替 俯卧位 四、麻醉后苏醒期的护理 送ICU 危险病人 送麻醉恢复室 观察评价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