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土地改革 (说课稿)-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新课标同步教学说课稿与说课稿(人教部编版).docx
第3课土地改革(说课稿)-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新课标同步教学说课稿与说课稿(人教部编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第3课土地改革,选自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新课标同步教学人教部编版。本课主要介绍了土地改革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内容包括土地改革的起因、经过、取得的成果以及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背景,理解土地改革对国家、社会和农民的深远影响。
核心素养目标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社会责任感和法治意识。学生将通过学习土地改革的历史过程,提升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理解社会变革对个体和集体的影响,形成对土地制度变迁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尊重劳动成果的意识,增强对国家政策调整的理解和支持,以及遵守法律法规的法治观念。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进入八年级之前,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基础知识,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他们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进程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土地改革这一具体历史事件的认识可能较为有限。学生可能已经学习了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土地制度的初步改革,但对于土地改革的全面实施、土地改革的具体措施以及其对农村社会的影响等细节了解不足。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八年级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普遍较高,他们对于中国近现代史中的重大事件和改革措施有较强的探究欲望。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学习风格上,学生表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有的学生喜欢通过阅读教材和资料来学习,有的则更倾向于通过讨论和合作学习来加深理解。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在学习土地改革这一章节时,学生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和挑战:一是对土地改革的历史背景和过程理解不够深入,难以把握其历史意义;二是对于土地改革中涉及的具体政策和措施理解困难,如土地分配、土地产权等概念;三是学生可能对农村社会变革的复杂性和深远影响缺乏足够的认识。此外,学生可能对土地改革中的阶级斗争观念存在误解,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正确理解历史事件。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白板或黑板、教学用图(土地改革时期图片、地图)、历史书籍和资料。
-课程平台:学校历史课程教学平台,用于资源共享和在线学习。
-信息化资源:网络数据库中的历史文献、视频资料、图片库。
-教学手段:实物教具(如土地改革时期农具、土地分配示意图)、历史纪录片片段、小组讨论卡片、课堂讨论环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首先用提问的方式引入新课:“同学们,大家知道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发生了哪些重大变革吗?”
2.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进行了土地改革,这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3课《土地改革》。”
二、新课讲授
1.土地改革的背景
a.老师讲解土地改革的背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仍然沿用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生活困苦。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中央人民政府决定进行土地改革。”
b.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土地改革的背景。
2.土地改革的过程
a.老师讲解土地改革的过程:“土地改革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
b.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土地改革的具体过程。
3.土地改革的意义
a.老师讲解土地改革的意义:“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b.学生讨论土地改革的意义,分享自己的看法。
4.土地改革的影响
a.老师讲解土地改革的影响:“土地改革使农民摆脱了贫困,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
b.学生思考土地改革对农村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影响。
三、课堂活动
1.小组讨论
a.老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以下问题:
-土地改革对农民有哪些影响?
-土地改革对农村社会有哪些影响?
-土地改革对国家发展有哪些影响?
b.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2.角色扮演
a.老师选取几位学生扮演土地改革时期的不同角色,如农民、地主、政府官员等。
b.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土地改革时期的社会生活,加深对土地改革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
1.老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今天我们学习了第3课《土地改革》,了解了土地改革的背景、过程、意义和影响。希望同学们课后能够继续探究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五、布置作业
1.阅读教材,完成课后练习题。
2.收集有关土地改革的历史资料,撰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土地改革的看法。
六、板书设计
1.标题:第3课土地改革
2.内容:
-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