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式热交换器的工作原理.pdf
板式热交换器的工作原理板式热交换器的工作原理
科学内涵。
一、设备结构特征
0.4-1.0毫米,采用304或316L不锈钢材料制作。相邻板片间通过橡胶密封垫形
成交替排列的冷热流道,波纹角度控制在60°-120°范围,这种特殊结构可使流
体在0.1-0.5m/s
和上下导杆,使用M20-M36规格的高强度螺栓进行紧固,确保在0.6-2.5MPa
工作压力下的密封性能。
二、热力传递机制
体产生强烈扰动,边界层厚度可降至传统管壳式设备的1/5-1/3。实验数据显示,
这种强化传热结构可将对流传热系数提升至6000-8000W/(m·K),相较管壳式设
备提高3-5倍。典型工况下,板间距控制在2.5-5mm之间,配合0.5-1.5mm的
在制冷系统中可实现接近1℃的端差。
三、运行参数控制
在中央空调系统中,板式热交换器通常按2℃/bar的压降标准设计流量。某
品牌样本显示,当处理水量为200m/h时,选用BR0.3型板片组合,传热面积
可达85m,换热效率达97%。维护时需重点关注密封垫老化问题,根据
GB/T29463.2标准,丁腈橡胶垫片在120℃工况下使用寿命约3-5年。清洗周期
建议每2000运行小时进行化学清洗,使用4%硝酸溶液循环30分钟可有效去除
90%以上水垢。
第1页共2页
四、工程应用实例
在广东某化工厂的余热回收项目中,采用可拆式板换回收120℃工艺废热。
设计参数为热侧流量80t/h,冷侧进水温度20℃,出水达到75℃,年节约蒸汽消
耗量约1.2万吨。安装时严格遵循HG/T4104标准,采用上热下冷的接口布置,
确保重力作用下顺利排气。运行数据显示,在保持0.3m/s流速时,总传热系数
稳定在4500W/(m·K)水平,系统COP值较改造前提升40%。
统暖通扩展到新能源、生物制药等前沿产业。
第2页共2页
板式热交换器的工作原理板式热交换器的工作原理
科学内涵。
一、设备结构特征
0.4-1.0毫米,采用304或316L不锈钢材料制作。相邻板片间通过橡胶密封垫形
成交替排列的冷热流道,波纹角度控制在60°-120°范围,这种特殊结构可使流
体在0.1-0.5m/s
和上下导杆,使用M20-M36规格的高强度螺栓进行紧固,确保在0.6-2.5MPa
工作压力下的密封性能。
二、热力传递机制
体产生强烈扰动,边界层厚度可降至传统管壳式设备的1/5-1/3。实验数据显示,
这种强化传热结构可将对流传热系数提升至6000-8000W/(m·K),相较管壳式设
备提高3-5倍。典型工况下,板间距控制在2.5-5mm之间,配合0.5-1.5mm的
在制冷系统中可实现接近1℃的端差。
三、运行参数控制
在中央空调系统中,板式热交换器通常按2℃/bar的压降标准设计流量。某
品牌样本显示,当处理水量为200m/h时,选用BR0.3型板片组合,传热面积
可达85m,换热效率达97%。维护时需重点关注密封垫老化问题,根据
GB/T29463.2标准,丁腈橡胶垫片在120℃工况下使用寿命约3-5年。清洗周期
建议每2000运行小时进行化学清洗,使用4%硝酸溶液循环30分钟可有效去除
90%以上水垢。
第1页共2页
四、工程应用实例
在广东某化工厂的余热回收项目中,采用可拆式板换回收120℃工艺废热。
设计参数为热侧流量80t/h,冷侧进水温度20℃,出水达到75℃,年节约蒸汽消
耗量约1.2万吨。安装时严格遵循HG/T4104标准,采用上热下冷的接口布置,
确保重力作用下顺利排气。运行数据显示,在保持0.3m/s流速时,总传热系数
稳定在4500W/(m·K)水平,系统COP值较改造前提升40%。
统暖通扩展到新能源、生物制药等前沿产业。
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