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国民经济核算教程.ppt

发布:2017-03-01约6.25千字共7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国民经济核算 第 二 章   生 产 总 量 核 算 第 一 节 生产核算的基本理论 二、生产活动的主体 生产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基层单位。 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活动的微观主体。 产业部门是国民经济核算的宏观主体。 第一产业:农业 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流通及服务业 三、生产的产出 ——货物和服务 (一)货物 货物与服务的比较 四、生产核算范围: 市场产出与非市场产出 (一)市场产出 1. 概念 在国民经济核算中,以盈利为目的并在市场上实现的生产产出被称为市场产出。 2. 特点: (1)由市场供求决定规模和价格。 (2)市场产出是国民经济生产成果的主要部分。 (二)非市场产出 1. 概念:不经过市场的产出。 2. 特点: (1)生产产出不以赢利为目的; (2)其价格不由市场决定。 3. 分类 五、生产理论 生产就是一个投入产出过程。 生产范围包括货物的生产和服务的生产。 生产理论的本质是指生产活动创造价值。   例题1:国民经济生产活动的主体从微观上观察是从事生产活动的(  )。   A) 机构单位   B) 基层单位   C) 机构部门   D) 产业部门 例题2:服务的特点是( ) A) 生产和使用同时进行 B) 可以进行多次变换 C) 无法计算其总产出 D) 无法计算其增加值 第 二 节 一、机构单位总产出 1.生产要素最初投入的价值; 2.对货物与服务的中间消耗的价值; 3.生产税净额的价值。 即机构单位总产出表现为: C+V+M 生产要素最初投入价值的内容 最初投入:土地 劳动 资本 管理 收入要素: 中间消耗的价值 包括的内容: (1)生产对固定资产的消耗。 (2)生产对中间产品的消耗。  两者消耗的共性都是货物和服务价值向产出的转移,但转移过程和形态有较大的区别。 生产税净额价值 生产税净额价值  =生产税-补贴(负生产税) 二、机构单位增加值核算 (一)增加值的概念   是指一个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使用的转移价值。 (二)增加值的作用 (三)增加值的核算方法 1、生产法: 机构单位增加值= 机构单位总产出 -机构单位中间投入   例题4: 某企业1999年生产轿车11万辆,其中销售10万辆,每辆市场售价13万元。期初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余额20亿元,期末在制品、半成品和产成品余额40亿元。   接上页: 企业1999年职工餐厅服务产出价值5000万元、幼儿园和学校服务产出价值3000万元、房地产服务产出价值2000万元。上述全部生产活动的中间投入总计96亿元。要求计算该企业99年的增加值。    2、分配法 机构单位增加值 = 机构单位的劳动报酬 + 机构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 +机构单位的 营业盈余 +机构单位的生产税净额 第 三 节 一、产业部门总产出核算 (一)工业部门总产出核算 (二)农业部门总产出的计算: 按“产品法”计算。公式:  (三)建筑业总产出的计算 建筑业总产值是以货币计量的建筑安装生产单位和自营施工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完成的建筑产品总量。 (四)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 通讯业总产出的计算 1、交通运输总产出 =货运收入+客运收入 (四)交通运输、仓储及邮 电通讯业总产出的计算 (五)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总产出的计算 批发和零售贸易业: 总产出=按售价计算的已售商品价值 -按进价计算的已售商品价值 -运输和邮电费用 总产出 =流通费用+利税-运输和邮电费用 (五)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总产出的计算 (六)营利性服务部门      总产出的计算 营利性服务部门,其核算期内的营业收入就是其核算期内所提供服务的全部价值,也就是它的总产出。 (七)房地产业总产出的计算 (1)房地产管理部门: 总产出=房租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2)房地产开发经营部门: 总产出=销售收入-前期工程费      -建安工程费 (3)城乡居民自有住房:总产出按当前市场的房租价格计算 (八)金融业总产出的计算 金融业 (九)保险业总产出的计算 (1)保险业务服务产出 = 实收保费收入-到期索赔支出 (2)投资活动净收入 =从事投资活动所得的收入 -为投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