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doc

发布:2025-03-13约1.91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分级?

Ⅰ?类切口(清洁切口)?

术前切口处无污染、无炎性病灶,即术中未违反无菌操作原则以及未进入呼吸、消化、泌尿、生殖腔道等的手术切口,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

Ⅱ?类切口(沾染或污染的清洁切口)?

指进入呼吸、消化、泌尿、生殖腔道等,但无炎性病灶及感染的手术切口。?

Ⅲ?类切口(污染切口)包括?

①?开放性、新鲜的各种损伤切口;

②陈旧性有坏死组织和临床存在感染的伤口;?

③术中无菌状态遭受严重破坏,如开放性心脏按摩或胃肠手术其内容物溢出至伤口。?

切口分类?/?愈合级别简表?

切口分类?切口分类/愈合级别?切口分类/愈合意义?

Ⅰ类切口?Ⅰ/甲?无菌切口?/?切口愈合良好?

Ⅰ/乙无菌切口?/?切口愈合欠佳?

Ⅰ/丙?无菌切口?/?切口愈合化脓?

?Ⅱ类切口?Ⅱ/甲?沾染切口?/?切口愈合良好

Ⅱ/乙?沾染切口?/?切口愈合欠佳?

Ⅱ/丙?沾染切口?/?切口化脓

?Ⅲ类切口?Ⅲ/甲感染切口?/?切口愈合良好?

?Ⅲ/乙感染切口?/?切口愈合欠佳?

?Ⅲ/丙?感染切口?/?切口化脓?

正确掌握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鉴定原则?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是评价手术质量的客观指标,因此要按统一标准予以鉴定,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医师对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标准掌握不好,影响了无菌切口甲级愈合率、手术感染率、院内感染率等医疗指标的准确统计。现参考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鉴定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及对策进行讨论。

一、手术切口分类界定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把Ⅰ类无菌切口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例如:把单纯甲状腺切除,乳腺部分切除,内眼手术,单纯疝气修补术,非创伤性颅脑手术等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这些手术一般都做好充分术前准备,且从临床上看也符合无菌要求,应计为Ⅰ类无菌切口。?

??2??把Ⅱ类可能污染切口计为Ⅰ类无菌切口。比如把胃次全切除术,阑尾单纯切除术,全宫切除术,输尿管切开取石等手术计为Ⅰ类无菌切口,这些手术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脏器,应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另外,皮肤灭菌不易彻底的如开放性外伤手术、外阴手术以及泌尿系统手术均不属无菌切口,应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如睾丸鞘膜翻转术,会阴侧切术等。?

3??Ⅲ类污染切口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如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合并穿孔手术,糖尿病足病(足坏疽)行足趾切除手术,十二指肠溃疡并穿孔手术等,这些手术不同于单纯的空腔脏器的手术,其切口直接暴露在感染物中或邻近感染区,故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显然不

开放性外伤手术、外阴手术以及泌尿系统手术均不属无菌切口,应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

??第三种:把Ⅰ类无菌切口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如把白内障吸出术、颅咽管瘤切除术等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眼科、神经外科的非外伤手术一般是有充分术前准备,且从临床上看也符合无菌要求的手术,应为Ⅰ类无菌切口。?

??根据卫生部下发的《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中对外科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作了明确规定:“手术切口分为三类:Ⅰ类为清洁切口,Ⅱ类为清洁-污染切口,Ⅲ类为污染切口,Ⅳ类为感染切口。愈合等级分为三级:甲级为愈合优良,乙级为愈合欠佳,丙级为切口化脓。”同时还规定,“对于个别分类确有困难的切口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能确定为“Ⅰ”者可以“Ⅱ”计,不能确定为“Ⅱ”者可以“Ⅲ”计。因此各级医师以及统计人员要认真学习,才能有章可循,也才能做到对切口分类、愈合等级按统一标准予以鉴定。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