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课程论文..doc

发布:2016-12-28约6.37千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上海大学2010 ~ 2011 学年 冬 季学期研究生课程考试 ? ? 课程名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 ? 论文题目: 实行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绩效研究 ? 研究生姓名: 杨欢 学号: 研究生班级: 国际贸易 论文评语: ? ? ? ? ? 成 绩: 任课教师: ? 评阅日期: 实行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绩效研究 杨欢 (上海大学 经济学院,上海 摘要:我国实行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已经几年过去了,本文首先通过数据实证地说明其对粮食种植的激励作用逐渐在弱化,然后运用微观的经济学理论对粮食直补政策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进而总结直补政策绩效不大的原因以及提出完善政策的建议。 关键词:粮食直接补贴;价格支持;种植惯性 Study on the Effect of Practicing Grain Direct Subsidy Policy YANG-Huan (Department of Economic,SHANGHAI University,Shanghai Abstract: Our country has implemented grain direct subsidy policy for several years,this paper first thruogh data showed that the drive function of the polcy to grain planters is weakning gradually,then we use the theory of microeconomics to analyze grain direct subsidy policy deeply and finally we summarized the reason why the policy’s achievement is so limited and we also tabled proposals to perfect this policy. Key words: grain direct subsidy policy; price supports; planting inertia 一、问题的提出 对粮食进行补贴是各国政府保护农业,确保粮食安全最主要的手段之一。我国的粮食补贴政策已经实施了多年,1960~1992年,我国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制度。在当时短缺经济条件下,这一制度对于保障城镇居民的粮食需求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国家付出了大量的“粮食消费补贴”,也压低了粮食价格,损害了农民的利益。1993年2月开始,我国逐步放开粮食购销价格,实行粮食保护价制度,这一政策虽然起到了刺激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加粮食产量的作用,但也造成了“两难”的局面:一方面,粮食产量增加,但品种结构不合理,造成粮食市场供大于求,市场价格持续低迷。另一方面财政支出不堪重负,国有粮食企业陷于困境,这就导致了产粮区各级政府和种粮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下降,从而被迫降低粮食保护价标准,缩小保护价范围,致使粮食产量又不断开始下降,1999~2001年三年中全国粮食总产量累计减少600亿公斤,粮食产量的不断下降已经威胁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因此针对出现的问题,我国在2002年进行了粮食直接补贴的试点,2003 年,全国有16个省(区、市)全部放开粮食价格和市场,实行粮食直接补贴代替粮食保护价;2004年,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在全国全面展开。 实施粮食直接补贴政策是我国粮食政策上的一个重大的历史性跨越,粮食直接补贴政策从试点开始已运行好几年了,其绩效如何也有不少学者进行过研究,王姣、肖海峰( 2006)定量评价了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结果发现在当前补贴标准下,无论采用哪种补贴方式对粮食产量的影响都不大。[1]马文杰(2007)认为当前种粮的比较利益依然较低,现行粮食直接补贴的规模和补贴力度难以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2]周莹(2006)则认为应继续稳定粮食直接补贴政策,这是农民增收和粮食增产的一条可靠途径。[3] 那么粮食直补政策到底是否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是否能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下面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