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摘要:现代科技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新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在这个突飞猛进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以其投资少、规模小、建设周期短、机制灵活、接近市场、易于开拓等优势特点,逐渐在经济发展中成长壮大。纵观世界各国,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均超过各国企业总数的80%,产值均在50%以上。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目前已达293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5%以上,其企业总产值、利税总额和出口总额分别占全国企业的60%、40%和60%,并创造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我国中小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作为一个经济整体,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受自身规模制约,在市场竞争中仍处于不利的地位。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融资困难的问题。资金是企业经营的基础,是企业成长的“血液”,因此,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迫在眉睫。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中小企业作为一个庞大的经济群体,对经济发展起着战略性的作用,如增加社会就业、促进经济增长、推动技术创新、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等。中小企业发展问题也在中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与重视。但受中国当前独特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等因素制约,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着许多自身难以克服的问题。在这些问题中,融资问题更是首当其冲。
中小企业资金按其来源的不同,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我们就以这两个渠道,对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进行剖析。
(一)内源融资现状分析
内源融资包括业主自有资金,向亲友借贷的资金,风险投资以及企业开设后积累的资金等来源。中小企业自有资金不足,自我积累有限,在创业初期,企业的经营规模较小,产品尚不成熟,因此通过外源融资筹集资金难度较大,成本较高,企业基本上多以内源融资作为主要的资金来源。但是,内源融资所能筹措的资金有限,仅凭这些资金难以满足企业经营扩张所需的资金,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减缓了企业资本壮大的过程。
(二)外源融资现状分析
外源融资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形式。直接融资是指以股票和债券形式公开向社会募集资金。我国的资本市场处于起步阶段,中小企业发行股票上市融资有十分严格的限制条件,只有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才有资格进入股市,一般中小企业很难利用股票市场筹措到资金。2004年开设的中小企业板,也只能在短期内解决少数高科技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大部分的中小企业仍被挡在国内资本市场的大门外,中小企业板依旧不能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至于债券,在政府的管制与限制下,中小企业更是可望而不可及。有数据显示,过去10年,中国企业直接融资仅在10%左右;直接融资中,企业债券的比重又大大落后于股票融资。在债券市场中,政府和金融债券比率大大高于企业债券比率。在2006年发债总量中,企业债占比仅为6.77%。
间接融资是指以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为中介的融资,包括各种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等。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融资向多元化发展,许多企业将目光投向银行等金融机构,但是中小企业从银行得到贷款份额较少,处于与大企业不平等竞争的地位。尽管央行的信贷政策鼓励商业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但出于安全考虑,各银行往往看中大客户,从而造成中小企业不得不采取短期贷款多次的方法,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分析
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已经越来越被人们认识,融资困难的问题也倍受关注。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受企业内部的原因的影响,也受社会环境、政府、金融服务等外部环境的制约。
(一)中小企业内部原因
1.中小企业尚未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
中小企业大多是以家族经营、合伙经营等方式发展起来的,许多中小企业并未建立起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经营模式及其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不规范。不科学的管理方式导致企业效益差,内部积累能力低;财务管理相对薄弱,中小企业不像大企业那样具有严格、完备的财务管理制度。所以,中小企业不易采取规模大,技术复杂的融资方式。
2.中小企业积累不足,缺少足够的抵押资产
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成立时间短、固定资产少、资金积累不足、缺少贷款所需的足够的抵押资产。高新技术企业更是如此,一般的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偏高,贷款时能够抵押的资产相对其他中小企业更少。
3.中小企业经营风险大,信用度偏低
中小企业规模小、生命周期短、抗风险能力低、容易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有些中小企业在向银行申请贷款时,提供的报表存在一定水分,还有一些中小企业存在避债现象,这也影响了中小企业的整体信用,使得银行对其失去足够的信任。
(二)外部原因
1.银行对中小企业“惜贷”
从银行的角度分析,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远比大企业严重,许多中小企业都存在信息不透明的问题。对于大企业,很多信息是公开化的,银行获得其相关信息的成本低。而中小企业的信息基本上内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