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家庭教育感悟.doc
弟子规家庭教育感悟
TOC\o1-2\h\u5102第一章《弟子规》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 1
15291第二章《弟子规》的核心内容剖析 1
2723第三章我对《弟子规》中孝悌观念的感悟 2
8115第四章从《弟子规》看家庭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2
7452第五章以《弟子规》为鉴反思现代家庭教育 2
26950第六章《弟子规》中诚信教育的启示 3
2312第七章借鉴《弟子规》构建和谐家庭关系 3
26805第八章让《弟子规》融入现代家庭教育的展望 3
第一章《弟子规》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
《弟子规》在家庭教育里就像一盏明灯。它用简单易懂的话语,为家庭中的教育提供了一套行为准则。比如说我邻居家,他家小孩以前特别调皮捣蛋,对长辈也没礼貌。后来他们家开始让孩子学习《弟子规》,里面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慢慢地孩子开始懂得父母叫自己的时候要及时回应,父母吩咐做事也不再偷懒。这就体现了《弟子规》在家庭教育中能够起到规范孩子行为的作用。在很多家庭里,家长不知道怎么教孩子基本的为人处世,《弟子规》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白,它明确地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就像一个无声的老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而且《弟子规》里的道理适合各个年龄段的孩子,小到刚懂事的幼儿,大到青春期的少年,都能从中受益。它不仅教导孩子,也能让家长从中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第二章《弟子规》的核心内容剖析
《弟子规》的核心内容涵盖了很多方面。首要是孝悌,像“首孝悌”这句,明确把孝悌放在首位。孝就是对父母长辈的孝顺,悌是对兄弟姐妹的友爱。我有个朋友家,兄弟姐妹之间以前老是因为一些小事争吵,互不相让。后来他们一起学习《弟子规》中的悌的部分,明白了兄弟姐妹应该互相包容。书中“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兄弟之间和睦相处了,也是对父母孝顺的一种体现。除了孝悌,还有谨信。“谨而信”要求孩子在生活中要严谨,对人要有信用。比如说孩子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就像书中“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的一样。在生活中,如果孩子借了同学的东西,答应什么时候还就一定要还,这样才能在人际交往中赢得他人的信任。另外还有泛爱众,要让孩子有博爱的胸怀,关心他人,这些核心内容都是在教导孩子如何成为一个有品德的人。
第三章我对《弟子规》中孝悌观念的感悟
说起《弟子规》里的孝悌观念,真的是非常深刻。孝,那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我自己就有深刻的体会。我奶奶年纪大了,身体不太好,我爸爸就一直尽心尽力地照顾她。这就像《弟子规》里说的“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虽然现在不需要药先尝了,但是那种陪伴和照顾的精神是一样的。爸爸的行为也影响着我,让我知道孝顺就是在长辈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地给予关怀和照顾。悌呢,我看到很多家庭里,孩子之间为了一个玩具或者一点零食就大打出手。而在我表叔家就不一样,他们家孩子学习《弟子规》后,知道了兄弟姐妹要互相友爱。有一次,小表弟不小心弄坏了大表哥心爱的模型,大表哥没有生气,反而安慰小表弟说没关系,这就是悌的体现啊。这种孝悌观念如果能在每个家庭中扎根,家庭关系肯定会更加和睦温馨。
第四章从《弟子规》看家庭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礼仪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弟子规》里就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教导。就拿日常生活中的吃饭来说,《弟子规》里提到“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在我同事家,以前孩子一上桌就开始自顾自地吃,完全不顾及长辈。后来他们按照《弟子规》的教导,让孩子先等长辈动筷后再吃。一开始孩子不太习惯,但是慢慢就养成了好习惯。这不仅是一种餐桌礼仪,更是对长辈的尊重。还有在家庭中的称呼方面,《弟子规》强调要尊重长辈的称呼,不能直呼其名。我邻居家的小孩以前总是直接叫爷爷奶奶的名字,被教育后知道这样是不礼貌的,开始用尊敬的称呼。家庭礼仪教育能让孩子在家庭这个小环境里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他们走向社会后,也能以礼待人,给人留下好的印象。而且家庭礼仪也是家庭文化的一种体现,能让家庭更有秩序感和温馨感。
第五章以《弟子规》为鉴反思现代家庭教育
现代家庭教育存在着不少问题,以《弟子规》为鉴就可以发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现在很多家长过于注重孩子的成绩,而忽略了品德教育。像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有个家长为了孩子能考上好学校,给孩子报了很多补习班,孩子整天忙于学习,没有时间去学习如何做人。《弟子规》里强调的是全面的教育,品德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还有,现代家庭里很多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心他人。对比《弟子规》里的“泛爱众”,就可以看出差距。我有个朋友的孩子,自己的玩具从来不让别人碰,但是他想要别人的玩具时就一定要得到。这种情况就反映出家长没有引导孩子有博爱的胸怀。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