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脑生殖细胞瘤.ppt

发布:2025-03-12约1.51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脑生殖细胞瘤

(Germinoma)生殖细胞瘤起源发育过程中原始生殖细胞的残余组织,多见于性腺;可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线部位(松果体或鞍上区)、纵隔或骶尾区等其它部位;虽然生殖细胞瘤的组织学所见均相同,但是生长于不同部位的肿瘤名称各异。例如:位于睾丸者称精原细胞瘤(sernimoma),位于卵巢者称无性细胞瘤(dysgeminoma),而位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肿瘤才称为生殖细胞瘤。概述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瘤好发于松果体区和鞍区,犹以松果体区多见;文献报告生殖细胞瘤占松果体病变的50%。松果体区48%,鞍上区37%。两者并存6%,第三脑室3%,基底节-丘脑区3%,其它脑室区3%,组织学类型与部位的关系:生殖细胞瘤57%位于鞍上区(包括多中心病变);非生殖细胞瘤类生殖细胞肿瘤68%位于松果体区,位于基底节-丘脑区多为生殖细胞瘤,累及大脑-侧脑室,小脑-第四脑室及全颅腔受累者多为非生殖细胞瘤类生殖细胞瘤。发生部位0102生殖细胞瘤总的发生率各家报告差别较大,约为0.3%~3.0%;本肿瘤可累及任何年龄段,但是其发病高峰在12岁以内,又可分为6岁以内和10~12岁两个峰值年龄段。据文献统计68%的患者确诊年龄在10~21岁,其中非生殖细胞瘤类生殖细胞肿瘤多在9岁以内确诊,而90%的生殖细胞瘤在10岁以后确诊;生殖细胞瘤以男性多见,男女比例为3.25:1,位于鞍上的肿瘤女性占75%,位于松果体区的肿瘤,则以男性多见,占67%。发生率0102该瘤通常无包膜、无钙化、出血、坏死或囊性变,属低度恶性肿瘤,多呈浸润性生长,常有不同程度和形式的转移,易向蛛网膜下腔及脑室系统种植、播散;组织学上,肿瘤主要含有两种细胞成分:上皮样细胞和淋巴样细胞。病理突出临床表现是内分泌紊乱,表现为上视障碍和性早熟,同时可伴有下丘脑功能障碍,如尿崩、烦渴、嗜睡及肥胖;01其他症状与肿瘤部位有关,松果体区肿瘤可阻塞中脑导水管,造成颅内高压;02鞍区肿瘤则首先表现出视力障碍,然后出现头痛、呕吐、多饮多尿及垂体功能低下。03临床表现AB主要变化是颅内压增高和松果体区钙斑,常同时出现。儿童松果体瘤的钙化率可达60%~70%,呈分散点状或斑片状,范围较大,直径多在1cm左右。平片影像学改变鞍上肿块+基底节肿块松果体区病灶+底节肿块松果体区病灶+鞍上肿块;钙化率可达70%左右.CT:松果体生殖细胞瘤于三脑室后部出现边缘清楚、稍不规则、不十分均一的略高密度病灶.肿瘤呈等T1WI或稍长T1、长T2信号周围水肿不明显肿瘤对三脑室后部的压迫,故幕上脑积水常较明显室管膜扩散时MRI增强扫描比CT显示更为清楚。Gd-DTPA增强扫描能改善肿瘤边界的显示并有助于检出经脑脊液种植的肿瘤。12345DDx:畸胎瘤鉴别有牙齿或骨骼,增强后强化不明显。室管膜瘤、小脑幕裂孔脑膜瘤及转移瘤鉴别。生殖细胞瘤有特定发生部位和高的钙化发生率,是确诊的主要依据。MR:肿瘤标记物测定肿瘤类型标记物生殖细胞瘤绒癌胚胎瘤内胚窦瘤PLAP阳性HCG阳性HCG阳性,AFP阳性AFP阳性PALP:胎盘碱性磷酸酶;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临床表现;01.血清标记物;01.影像学检查01.诊断和鉴别诊断鞍区的生殖细胞瘤:垂体瘤、颅咽管瘤;01丘脑和基底节区生殖细胞瘤:与胶质瘤鉴别;02松果体区:松果体细胞瘤、松果体母细胞瘤、松果体区动脉瘤、松果体区脑膜瘤;03鉴别诊断*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