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评审手册第三章.xls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3章
评审标准
评审要点
资料查阅
调查访谈
实地访视
个案追踪
抽查考核
依据链接
名词释义
范本展示
3.1.1对就诊患者施行唯一标识(医保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编号、身份证号码、病历号等)管理。
3.1.1.1
【C】
对就诊患者施行唯一标识(医保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编号、身份证号码、病历号等)管理。
对门诊就诊和住院患者的身份标识有制度规定,且在全院范围内统一实施。
资料查阅:1.门诊就诊与住院患者身份标识制度规定。 实地访视:1.门诊挂号、收费、诊室、检验、放射、超声、药房和3个住院单元,查看检查单、治疗卡、给药卡及病历资料等。
抽查考核:1.使用有效就医标识凭证或号码查询就医信息; 依据链接:2010-2-25 《关于改进公立医院服务管理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的若干意见》
【B】符合C,并
对就诊患者住院病历施行唯一标识管理,如使用医保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编号或身份证号码等。
实地访视:1.3个住院单元10份住院病历
【A】符合B,并
对提高患者身份识别的正确性有改进方法,如在重点部门(急诊、新生儿、ICU、产房、手术室)使用条码管理。
资料查阅:1.改进、提高患者身份识别正确性的具体措施、实施记录及效果评价。
2.在识别患者身份使用条码管理相关制度规定内容与执行记录;
调查访谈:1.访谈急诊、分娩室、手术室、新生儿及ICU等科室的5名医护人员(特别是对有意识不清、有语言交流障碍的产妇或对新生儿如何识别其身份)
实地访视:1.急诊、分娩室、手术室、新生儿及ICU条码使用条码。
3.1.2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两项核对患者身份,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3.1.2.1
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两项等项目核对患者身份,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1.有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诊疗活动时患者身份确认的制度、方法和核对程序。核对时应让患者或其近亲属陈述患者姓名。
资料查阅:1.诊疗活动中患者身份确认与查对制度、方法和核对程度方面的规定,重点查阅标本采集、给药、输血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诊疗活动等环节的规定。 调查访谈:1.门诊就诊及住院患者(或家属)(或患者家属)【询问人员实施操作时是否让你陈述患者的名字】。2.医护人员及配餐【询问相关操作,如订、送餐过程】
实地访视:1.随机访视至少5个相关部门和住院单元 个案追踪:1.3例标本采集核对过程 依据链接:1.《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卫生部关于印发《2010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方案》的通知3.2010-2-25 卫生部发布《关于改进公立医院服务管理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的若干意见》
2.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如姓名、年龄、出生年月、年龄、病历号、床号等(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资料查阅:1.识别患者身份制度规定。 实地访视:1.随机访视至少5个住院单元。
个案追踪:1.相关人员识别患者身份操作。
3.相关人员熟悉上述制度和流程并履行相应职责。
调查访谈:1.预设问题调查访谈相关人员。
实地访视:1.随机访视至少5个相关部门和住院单元。
1.各科室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实地访谈:1.随机访视至少5个相关部门和住院单元。
个案追踪:1.追踪至少5个病例在治疗、检查等过程中的查对制度执行。
2.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资料查阅:1.各有关职能部门职责分工、工作方案及履行职责实施督导检查纪录(包括会议纪要、分析报告等)、总结、反馈和整改意见。
查对方法正确,诊疗活动中查对制度落实,持续改进有成效。
资料查阅:1.规定期限内质控资料与持续改进工作证明。 2.规定期限内不良事件报告与投诉接待、处理记录。
3.1.3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健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3.1.3.1
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健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1.患者转科交接时执行身份识别制度和流程,尤其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的转接。
资料查阅:1.诊疗活动中患者身份确认与查对制度、方法和核对程度方面的规定。2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