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按摩对高血压病人焦虑的影响.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穴位按摩对高血压病人焦虑的影响
摘要:目的 研究穴位按摩对高血压病人焦虑的影响。方法将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且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43分以上的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组各40例:结论:
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脏器的损害,需长期甚至终生治疗。高血压病也是最早确认的一种身心疾病,与情绪障碍相关密切。焦虑情绪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一定程度上还影响了高血压的发展和预后。焦虑情绪是高血压发病的一个独立的预报因素,并可以影响降压药物的疗效。故能否有效地调节焦虑情绪将直接影响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1]。我们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穴位按摩辅助治疗伴焦虑的高血压患者, 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 012年12月心病二科住院患者,符合WHO确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2],且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43分以上,无阳性精神病家族史和个人史,无意识障碍及语言交流困难且调查合作者,均纳入研究对象。其中男54例,女26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62.5±4.5)岁;8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2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区、及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用卡托普利25mg,bid-tid;硝苯地平缓释片20mg,qd-bid;美托洛尔12.5-25mg,bid-tid;阿普唑仑0.4mg,qn。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上穴位按摩。实验前由我院按摩师对项目具体操作者我科护理人员进行为期1个月的穴位解剖位置及按摩手法的培训。穴位按摩方法步骤如下:①按揉太阳穴。用双手拇指腹分别按揉两侧太阳穴。②按揉安眠穴。 用双手拇指指腹分别按揉两侧安眠穴。③按揉内关穴。用双手拇指指腹分别按揉两侧的内关穴。④按揉神门穴。用双手拇指指腹分别按揉两侧神门穴。⑤按揉太冲穴。双手拇指指腹分别按揉两侧的太冲穴。⑥按揉三阴交穴。用双手拇指指腹分别按揉两侧的三阴交穴。以上诸穴,每穴2 min。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
1.3.1 血压监测。 确定为研究对象后24h内开始治疗,每日监测血压2次,并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同时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临床症状缓解的程度和时间及有无特殊不适感。
1.3.2 焦虑状况评价。 采用Zung于1971年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状况,标准分E≥43分(国际统一确诊肯定焦虑标准)者为肯定焦虑。测试时让患者仔细阅读问卷的说明语,测试时间均限制在30 min以内,问卷由患者完成,以保证质量。内容由患者自行填写,不便者由调查人员逐项读给患者后根据患者情况如实填写。
1.4. 数据处理方法。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焦虑评分比较见表1。通过比较,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焦虑评分比较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实验组 40 58.2±8.3 51.4±7.1 对照组 40 57.6±8.7 55.4±7.3 t值 0.21 2.48 P值 P﹥0.05 P 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血压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及对照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两组比较收缩压、舒张压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O.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血压比较((x±s,mmHg)
组别 n 收缩压 舒张压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实验组 40 173.8±13.5 134.2±9.2 93.4±9.2 72.4±7.6 对照组 40 172.2±14.3 139.6±9.7 94.5±9.8 76.5±7.1 t值 0.51 2.63 0.52 2.49 P值 P﹥0.05 P 0.05 P﹥0.05 P 0.05 3.讨论
中医学认为,高血压病属于“眩晕”范畴。多由于精神刺激,饮食不节,内伤虚损引起,以致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人体阴阳平衡失调,最终导致血压升高。阴虚为本,阳亢为标,病变与五脏有关,临床表现以肝肾阴虚或肝阳上亢为主要症状,以阴损于前,阳亢于后为主要特点,到了病程后期,发展为阴阳两虚,所以高血压的病变在人体体表都有相应的投影。穴位是经络的组成部分,而经络又是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通表里、络脏腑、贯上下的独特系统,外与皮肤肌腠相连,内与五脏六腑相接。通过按摩穴位,可疏通经络、通达气血、调整阴阳,使血压趋于正常[3] 。研究发现,对穴位进行按摩,可促进神经系统和体液因子的调节作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