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大单元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2024)[001].docx

发布:2025-02-24约3.82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大单元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2024)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中华文明的起源》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

3.授课时间:2024年10月15日(星期一)第2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史前时期的生产生活状况,理解原始社会的特征和中华文明起源的过程。

2.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引导学生通过考古发现、文献资料等途径,自主探究中华文明的起源问题。

4.提升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形成对史前时期和中华文明起源的全面认识。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原始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特点及其对中华文明起源的影响。

2.考古发现与文献资料相结合,探究中华文明的起源过程。

难点:

1.学生对史前时期的历史概念理解困难,难以把握其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2.学生缺乏考古知识,难以理解考古发现对研究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性。

解决办法:

1.通过实物展示、图片讲解等方式,直观展示原始社会的生产工具和生活场景,帮助学生理解历史概念。

2.结合实际案例,讲解考古发现的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考古资料在研究历史中的价值。

3.设计互动环节,让学生参与模拟考古活动,提高学生对考古知识的兴趣和理解。

4.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不同考古遗址的发现过程,增强学生的历史感知能力。

四、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实物教具(如石器、陶器模型)。

2.课程平台: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配套资源平台。

3.信息化资源:考古遗址图片、视频资料、历史纪录片片段。

4.教学手段:PPT演示、实物展示、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课堂提问。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角色:以提问的方式引入新课。

内容: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有多悠久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中华文明的起源。

2.学生角色:积极参与,回答问题。

反馈:学生通过回答,引出对史前时期的好奇和探究欲望。

二、新课讲授

1.老师角色:讲解原始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

内容: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原始社会的生产工具。这些工具简单而原始,但它们见证了人类从采集、狩猎到农业生产的转变。同学们,你们能想象没有这些工具,我们的生活会是怎样的吗?

2.学生角色:认真听讲,观察图片,思考问题。

反馈: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对原始社会的生产工具有了直观的认识。

3.老师角色:讲解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形式。

内容:在原始社会中,人们过着群居生活,形成了氏族制度。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们的生活安全,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4.学生角色:分组讨论,分享对氏族制度的理解。

反馈: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对氏族制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5.老师角色:讲解考古发现与中华文明起源的关系。

内容: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考古发现。通过考古学家们的研究,我们发现了许多关于史前时期的信息。这些信息为我们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提供了重要依据。

6.学生角色:观看考古视频,了解考古发现的过程。

反馈: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对考古发现的过程有了直观的了解。

7.老师角色:讲解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的发现。

内容: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是我国重要的史前遗址,它们分别代表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原始文化。通过这两个遗址的发现,我们可以了解到史前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状况。

8.学生角色:分组讨论,分析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的发现对研究中华文明起源的意义。

反馈: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对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的发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9.老师角色: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内容:今天,我们学习了原始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以及考古发现与中华文明起源的关系。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中华文明的起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三、课堂练习

1.老师角色:布置课堂练习题。

内容:请同学们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以下练习题。

2.学生角色:独立完成练习题。

反馈:学生在完成练习题的过程中,巩固了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

四、课堂小结

1.老师角色: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内容: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原始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以及考古发现与中华文明起源的关系。希望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中华文明的起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学生角色:分享学习心得,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反馈:学生在分享学习心得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本节课知识点的理解。

五、布置作业

1.老师角色:布置课后作业。

内容:请同学们课后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原始社会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