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模糊控制与传统PID控制比较.doc

发布:2025-02-26约小于1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模糊控制

与传统PID控制比较

引言:

模糊控制不需要确定系统的精确数学模型,是一种基于规则的控制。模糊控制在智能控制领域由于理论研究比较成熟、实现相对比较简单、适应面宽而得到广泛的应用。不论是对复杂的水泥回转窑的控制,还是在智能化家用电器中的应用,模糊控制都充当着重要的角色。

一个典型工业过程通常可以等效为二阶系统加上一个非线性环节(如纯滞后),给出如下典型控制对象传递函数的一般形式:

Gp(s)=K*e-τs/(T1s+1)(T2s+1)

PID控制:

PID控制是自动控制领域产生最早、应用最广的一种控制方法。

PID控制原理图:

设计模糊控制器主要步骤:

选择偏差e、偏差变化ec和控制量u的模糊语言变量为E、EC和U。根据e、ec和u实际的基本论域,设定E、EC和U论域都为[-6,6],可以确定出量化因子Ke、Kc和比例因子Ku。。

选取E、EC和U的各语言变量直,正大PB,正中PM,正小PS,零ZE,负小NS,负中NM,负大NB,它们各自在论域上的模糊子集隶属度函数均为三角形,

3.根据总结的人工操作策略设计出模糊控制策略表:

ek=yr-yk△ek=ek-ek-1

模糊规则:

e

u

NB

NM

NS

ZE

PS

PM

PB

de

PB

ZE

PS

PS

PM

PM

PB

PB

PM

NS

ZE

PS

PS

PM

PM

PB

PS

NS

NS

ZE

PS

PS

PM

PM

Z

NM

NS

NS

ZE

PS

PS

PM

NS

NM

NM

NS

NS

ZE

PS

PS

NM

NB

NM

NM

NS

NS

ZE

PS

NB

NB

NB

NM

NM

NS

NS

ZE

选择一种模糊判决方法,将控制量由模糊量变为精确量,这个过程叫做“去模糊化”,这里采用“面积平分法”

仿真结果:

总结:

设给定r为单位阶跃输入,通过改变控制对象象的参数,在同一坐标内观察它们的输出y响应曲线对两种控制方案的性能进行对比分析,模糊控制器比PID控制器,动态性能很好,上升速度快,基本没有超调。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