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与名著指导.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李怀源:各位老师好,我们现在进行第四讲,第四讲的题目是课外阅读与名著指导。
为什么把这个单独作为一讲,是因为从我个人的角度而言,还有从现代教学的角度而言,
都认为这个课外阅读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先来看一下,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量的说明,课程
标准当中对小学和初中的课外阅读总量有一个标准就是在400 万字以上,那么第一学段是这
样来界定的,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 万字,第二学段是养
成习惯并且交流课外阅读总量是不少于40 万字,第三个学段是扩咱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
读不少于100 万字,也就是说在小学阶段这三个学段,它要有一个基本阅读量的要求。
那么在课程标准里面,也谈到了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其实这个好读书,好读书,就是学生的一个基本的习惯,就是他喜欢读书,并且,他能把书
读高,并且要去读好的书,这个层面上的意义是非常多的,但大家要注意要读正本的书,学
生要读主要阵地其实就是在读整本的书,那么我们还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就是不
是所有的材料,就是课文以外的所有的阅读材料有很大一部分要靠学生自己去选择,这个才
是一个课程标准精神里面才体现出来的。
那么课程标准,关于课外读物有一个建议,大家可以看到,它建议的这个作品有童话寓
言、故事,诗歌、散文、长篇文学名著,当代文学作品还有科普科幻的读物,政治历史文化,
当然了它和初中是结合在一起的,也就是说他对课外阅读的读物要求的范围是比较宽泛的,
那么关于课外阅读啊,这个叶圣陶先生他有非常多的论述,我在这里,截取他的几个片断,
但是也不再一一的读给大家,那么他说的课外阅读,他认为课外阅读时间在课外,但是阅读
不能放任自流,他不能说这个你把这个时间放在课外了,然后这个学生的阅读就不管了,也
就是说它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课外阅读的时间是在课外的,但是是需要教师指导的,这个是
他的基本的观点,如果不指导,学生就不会形成好的阅读习惯,甚至会越读越差,那么课外
阅读的指导与评价。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问题,那么课外阅读是非常重要的,叶圣陶先生也一个描述,他说,
国文教学的目标其实也就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他说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
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第一个重要的就是形成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读书不是读课文,
它是读一本一本的书,他是养成读书籍的这样的习惯,他对这个凭借,我们这个阅读的凭借
等等,他都有一个说明,就是说阅读课外的书籍是培养学生阅读书籍习惯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那么关于读书的方式,叶老,专门有文章来著述,大家可以在网上或者是在任何一个地方都
地容易去找到,关键是大家怎么去读他,我为什么要引用这么多叶老的观点,我个人研究叶
圣陶,但是我个人研究叶圣陶,是想研究中国古代的语文教育与现代语文教育结合点的这个
人物,他的思想,我是想打通有中国传统的语文教育和现代语文教育之间的这种通道,打通
这个通道以后,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理论教育一些精华的东西,应该渗透到我们现
代语文教学当中,当然我们好多语文教学好好象都是来自于西方的来自于外国的教育哲学,
或者是说,来自于外国阅读学的,其实我们基于汉语的基于我们本民族思维方式的这种阅读
规律,我们还需要寻找,我们还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拼音文字的阅读方式来进行我们的阅读
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大家就会明白,就是我去美国的时候,接触到了一个美国的语言先生,
谢斯特先生,当我向他请教关于阅读的一些侧的问题时候,这位先生非常正式或者非常抱也
歉意的对我说,他说我虽然一生都在研究阅读,但是我研究的是西方的阅读,我对于基于汉
语的阅读我一点认识都没有,他说我不懂汉语,我也不懂汉语阅读,所以他又推荐了又一个
教授给我,让我跟他去联系,我觉得这就是一种基本的作学问的态度,也就是说,不同的语
言,不同的语种。它的阅读的规律有相同的地方有相似的地方,又可以互相可以借鉴的地方,
但是有很多本质性的规律,尤其是脑科学脑思维的东西,它是不一样的。这需要我们自己做
一个判别,所以我们说我更多地去研究叶圣陶,去研究我们的中国的传统的自己的阅读方式,
包括诸子读书法这些,那么我也请大家,研究这些东西,也不是需要研究,可以去看一看,
去浏览一下,知道很多话,很多事情。我们过去的很多人都已经提过了,许多的新理念并不
是新的,所以我觉得老师有自己的思想根基,首先要明白自己的历史,要明白自己所从事的
专业的历史,所以这样,是对我们的教学是有意义的,所以说我们看几十年以前,叶老对精
读与略读他有非常明确的指示,或者是说他明确地告诉我们怎么教。你说具有教学而言,精
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