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学》复习资料.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教育学复习资料
绪论
1、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中国的《学记》(一般认为成书于先秦)
3、教育学的地位: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基础学科和必修学科之一。
4、教育学的作用
★使学习者掌握教育基本理论,指导教育实践。
★是学习者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提高鉴别能力。
★是学习者巩固专业思想,献身教育事业。
5、怎样学习教育学? 答:(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2)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3)坚持学习与研究相结合(4)注意教育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
第一章 教育
1、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观点:教育是由神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的意志,使人傍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2)生物起源说(观点:人类教育发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代表人物:勒图尔诺(法)、沛西·能(英)
(3)心理起源说(观点: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代表人物:孟禄(美)
(4)劳动起源说(观点: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产生的需要)促进社会发展,促进个人发展。代表人物:恩格斯
2、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3、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
(1)生产性。(主要体现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民主性。(体现在世俗化、普及性和公平性上。)
(3)科学性。(科学的内容和方法,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相结合。)
(4)革新性。(生产与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大爆炸。)
4、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方针
(1)贯彻“三个面向”(指针)(1983年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3)推行素质教育(中心环节)
第二章 学校
一、学校及学制的产生
(一)、学校的定义及其功能
1、学校是对社会成员进行教育和培养的社会机构。
2、学校教育的基本功能是用一定的教育教学设施和选定的环境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学校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有与学生数量相适应的校舍、场地及其他基本教学设施。 (2)有符合法律规定要求的,按编制标准配备的教育队伍。 (3)有按规定标准配置的教学仪器、图书资料和文娱、体育和卫生器材。
(二)、学校的制度化与现代学制的产生
现代学校制度是与社会的人才需求结构相适应,把学校教育机构纵横联系、统一和协调起来,形成一个幼儿、青少年、成人教育纵横贯通,学校、社会、家庭密切配合的一体化学校教育机构网,一般简称学制。学制是由纵向的学校阶段和横向的学校系统构成。前者形成学校体系的阶段性,后者形成学校体系的类型。现代学制是在普及和发展教育的基础上产生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规格的新要求推动了统一学校、建立学制的过程,使之从一开始就具有一种教育对象逐步扩大和教育机会均等的发展趋势。
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纵向和横向联系。(类型:双轨制、分支型、单轨制。现有学制结构: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三)、学制变革与学校的大众化
(四)、我国现代学校及学制的产生 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现代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这就是《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这一学制虽经正式颁布,但并未实行。1903年,又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通常称为“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校制度。 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是一个较为成熟的现代学校系统,该学制首次规定了中小学的“六三三 ”分段。 1951年新中国颁布了《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
二、学校的公益性特点
1、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2、教育必须与宗教实行分离。(我国宪法和教育法在规定宗教信仰自由,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的同时,禁止任何人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心健康、妨害教育制度的活动,这是保证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公益性的重要标志。)
3、公益性还涉及了教学、语言文字和课程设置等一系列问题。
三、什么是学校文化?
答:学校文化是指由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如教育和管理观念、历史传统、行为规范、人际关系、风俗习惯、教育环境和制度以及由此而体现出来的学校校风和学校精神。
四、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
1、思想品德教育管理
2、教学工作管理
3、教务行政管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