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河道治理工程施工测量方案.docx

发布:2024-12-31约1.85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河道治理工程施工测量方案

一、测量目的

河道治理工程是为了解决河道水土流失、河道水质污染等问题,达到保护生态环境、调节水资源、防洪排涝等多种目标。而测量是河道治理工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测量可以获得河道治理工程的各项数据,为工程设计、施工、监测等提供准确、可靠的基础数据,为工程建设和运行提供支撑。

二、测量内容

1.河道地面和地形测量:对河道周边地形进行测量,包括地面高程、地势起伏、植被分布等,以确定工程设计的地形和地理条件;

2.河道水位测量:测量河道水位,包括水位的变化规律、高、低水位的分布情况等,以确定工程设计的基础水位;

3.河道断面测量:对河道断面进行测量,包括断面形态、断面面积、流速等,以确定河道的实际状态,为工程设计提供数据支撑;

4.河床和底质测量:测量河床和河底的地质情况,包括底质类型、厚度、稳定性等,以确定工程设计的地质条件;

5.河道水质测量:测量河道水质情况,包括水质的PH值、溶解氧、浊度等,以确定水质的污染程度,为工程设计提供环境基础数据;

6.河道植被测量:测量河道植被情况,包括植被种类、分布情况等,以确定植被的生长状况,为工程设计提供生态基础数据。

三、测量方法

1.GPS测量:利用GPS技术对地面和地形进行测量,获取地面高程和地势起伏等数据;

2.水文测验:利用水文测验仪对河段进行水位测量,获取水位的变化规律和高、低水位的分布情况;

3.激光测距仪测量:利用激光测距仪对河道断面进行测量,获取断面形态和面积等数据;

4.钻孔取样:利用钻孔取样仪对河床和底质进行取样,获取底质类型和稳定性等数据;

5.水质监测仪测量:利用水质监测仪对河道水质进行监测,获取水质的PH值、溶解氧、浊度等数据;

6.生态调查:利用生态调查仪对河道植被进行测量,获取植被种类和分布情况等数据。

四、测量方案

1.测量前期准备

(1)组织测量人员,制定测量计划,确定测量任务和工作内容;

(2)购买和准备测量设备,包括GPS仪、水文测验仪、激光测距仪、钻孔取样仪、水质监测仪和生态调查仪等;

(3)对测量区域进行地图调研和实地踏勘,了解测量区域的地理和地质情况,确定测量范围和重点。

2.测量实施

(1)对地面和地形进行GPS测量,获取地面高程和地势起伏等数据;

(2)对河段进行水文测验,获取水位的变化规律和高、低水位的分布情况;

(3)对河道断面进行激光测距仪测量,获取断面形态和面积等数据;

(4)对河床和底质进行钻孔取样,获取底质类型和稳定性等数据;

(5)对河道水质进行水质监测,获取水质的PH值、溶解氧、浊度等数据;

(6)对河道植被进行生态调查,获取植被种类和分布情况等数据。

3.测量数据处理

(1)对测量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制作测量报告,提出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和建议;

(2)对测量数据进行数字化处理,生成测量数据图和报表,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数据支持;

(3)对测量数据进行归档和存档,保留相关资料和测量记录,为工程监测和运行提供支持。

五、测量质量控制

1.测量人员应具有专业技术和资质,熟悉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进行专业培训和考核;

2.测量设备应保持良好状态,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确保测量精度和可靠性;

3.测量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测量规范和要求进行,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测量数据应经过多次核对和复验,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正确性。

六、测量安全控制

1.测量人员应进行安全培训和考核,熟悉测量场地和环境,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要求;

2.测量设备应进行安全检查和保护,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测量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保证测量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4.测量人员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如穿着安全防护服、佩戴安全头盔等,确保人身安全。

七、测量结果应用

1.测量结果应及时提供给工程设计人员,为工程设计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2.测量结果应提供给施工人员,为工程施工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3.测量结果应提供给监测人员,为工程监测和运行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八、总结

河道治理工程施工测量是河道治理工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测量可以获得关于地形、水文、地质、水质、生态等多方面的数据,为工程设计、施工、监测等提供支持。因此,测量前期准备、测量实施、测量数据处理、测量质量控制、测量安全控制以及测量结果应用等各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执行和控制,确保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测量结果的准确可靠。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