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学案答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九年级语文学案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中考文言文
《三峡》
二、1. 自:在 2. 略无:一点没有,完全没有。 3.阙:通“缺”,断缺。
4. 隐:遮蔽。 5.自非亭午夜分: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6.曦月:日月。曦,早晨的阳光,这里指太阳。 7. 襄陵:涨上山陵。襄,冲上,漫上。陵,大的土山。 8. 沿:顺流而下。 9.溯:逆流而上。
10.或王命急宣:有时君王的命令急于传达。宣,宣布,传达。 11. 虽:即使。
12.乘奔御风:骑着快马,驾着风。奔,这里指奔驰的快马。
13. 以:相当于“如此”“这么”。 14.疾:快。 15. 素湍绿潭: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水。素,白色。湍,急流的水。潭,深水。 16. 回清倒影:回旋着清波,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17. 绝巘:极高的山峰。 18. 漱:冲荡。
19.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峻,草茂。 20. 良:确实,实在。
21. 晴初霜旦:天刚放晴的日子或降霜的早晨。旦,早晨。
22. 涧肃:山涧显得寂静。肃,这里是“寂静”的意思。
23. 属引:连续不断。属,连缀,连续。引,延长。
24. 空谷传响:空旷的山谷传来回声。响,回声。
25.哀转久绝: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绝,断绝,消失。
三、1.“阙”通“缺”,断缺。
2. (1)或 古,有时。 今,常用于选择关系的关联词。
(2)至于 古,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 今,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3.(1)奔:奔驰的快马 (2)响:回声。
4.(1)自:(在) (如果) (2)绝:(断绝) (极,最)
四、 1. 第一段重点写山,突出了山的连绵不断和高峻。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突出了山的连绵不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说明江面狭窄,两岸雄峰相连,峭壁对峙,只看见一线天。突出峰峦重叠,雄峻险拔的山势。
2.夏、春冬、秋的记叙次序,是根据水由旺到枯的变化过程来安排的。作者是为江水作注,而夏季是水最旺的时候,所表现出的奔放美最能突出三峡雄伟壮丽的特点,所以先写。春冬二季之所以合在一起写,是因为水的状况比较接近,并不是一般性的略写处理。秋季是水枯的时候,所以放在最后。
3.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悬泉瀑布,飞溯其间???
4. 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5. 先写山势,这既能揭示水急的原因,又能使激流和峻岭相互映衬,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
五、本文描绘了三峡的景致,先总写三峡地貌,再写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六、(一)1. 峡谷两岸都是山连着山,没有一点缺口。
2. 如果不是(晴朗的)正午或半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
3. 即使骑着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
4. 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啼叫,连续不断,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回声,(声音)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二)1. (1)至于/夏水襄陵 (2)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2. (1)有时(2)飞奔的马(3)不久(4)城墙
3. A 4.(1)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趣味无穷。
(2)钱塘江湖,是天下雄伟的景象。
5.水势大 水流急 清澈 悬泉 或:飞漱 瀑布 形 声 或:势
《陋室铭》
二、 有仙则名:有了仙人就出名了。名,动词,出名。
有龙则灵:有了龙就灵异了。 斯:指示代词,此,这。
惟,只。 吾:我,这里指陋室主人。 馨:散布的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上:长到,漫上。 鸿儒:大儒,学识渊博的人。鸿,大。 白丁:没有官职的人,平民。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调素琴:弹琴。调,弹奏。素,不加装饰的。 金经:指佛经。 丝竹:琴瑟、萧管等乐器。这里借指奏乐的声音。乱,扰乱。案牍:官府的公文。 劳形:使身体劳累。劳,使…劳累。 形:形体,身体。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句话意思是,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却因为居住的人有名而受到人们的景仰。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呢?
三、1.(1) 馨:古,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今,芳香。
(2)形:古,形体、身体。 今,形状。
2.(1)显灵,有灵验。 (2)使……劳累。 (3)出名,著名。
四、2.文章开头运用比兴手法,以虚衬实。用山水作衬托,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