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万吨柴油加氢操作规程(最终).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Q/JSH J0401 ²40—2005
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荆门分公司企业标准
100 万吨/年柴油加氢装置工艺技术操作规程
Q/JSH J0401 ²XX—2005
1 范围
本规程主要规定了荆门分公司 100 万吨/年柴油加氢精制装置的工艺原理、流程、
开停工操作法、岗位操作法及事故处理方案等内容。
本规程适用于荆门分公司 100 万吨/年柴油加氢精制装置的生产操作。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
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
版本的可能性。
Q/JSH G1101²01—2003 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管理标准
3 工艺概述
3.1 加氢精制的工艺原理
加氢精制就是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通过催化剂的作用,原料油与 H 接触,脱除
2
原料油中的硫、氮、氧及金属等杂质,并使烯烃饱和以提高油品使用性能的过程。
3.1.1 主要化学反应
3.1.1.1 加氢脱硫
硫是普遍存在于各种石油中的一种重要杂元素,原油中硫含量因产地而异,典型的
含硫化合物如硫醇类 RSH、二硫化物 RSR’、硫醚类 RSR’与杂环含硫化合物噻吩等。
加氢脱硫反应如下:
3.1.1.2 加氢脱氮
氮是天然石油中的一种重要元素,其中石油中的氮多以杂环芳香化合物的形式存
在,也有少量如苯胺类非杂环化合物;及吡啶、吡咯、喹啉及其衍生物等双环、多环、
杂环氮化物。
1
Q/JSH J0401 ²40—2005
氮化物可分为碱性化合物和非碱性化合物,其中五员氮杂环的化合物为非碱性化合
物,其余为碱性化合物。在加氢过程中非碱性化合物通常转变为碱性化合物。几种含氮
化合物的氢解反应如下:
3.1.3 加氢脱氧
石油中的含氧化合物含量远低于硫、氮化合物,通常石油馏分中的有机氧化物以羧
酸(如环烷酸)和酚类为主,醚类、羧酸、苯酚类、呋喃类。
3.1.4 加氢脱金属反应
石油中一般含有金属组分,其含量因原油的产地不同而各异,其存在形式以金属络
合物存在,它们的存在对炼制过程原料油的性质影响很大,金属组分以任何形式在催化
剂上沉积都可以造成孔堵塞或催化活性位的破坏而导致催化剂失活,此外,在热加工中
金属组分会促进焦炭的形成。
3.1.5 芳烃加氢
现代分析手段的分析结果表明,石油中的芳烃主要有以下四类:
单环芳烃(苯及苯基环烷烃、烷基苯)
双环芳烃(萘及萘并环烷烃、烷基萘)
2
Q/JSH J0401 ²40—2005
三环芳烃(蒽、菲及其烷基化合物)
多环芳烃(芘、萤等)
其反应模型如下
3.1.6 烯烃加氢反应
原油中含有少量的不饱和烃如烯烃类、炔烃类。其反应模型如下:
3.2 影响加氢精制效果的主要因素
影响加氢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反应温度、反应压力、氢油比、空速及催化剂活性等。
3.2.1 温度
加氢反应是放热反应,提高温度对加氢反应化学平衡是不利的,但有利于脱氢和裂
化反应。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度,同时,随着运转时间的延续,催
化剂活性下降,也需提高温度予以补偿,但是温度过高,超过 416℃,易产生过多的裂
化反应,增加催化剂积炭,产品液收率低。较低的温度,从化学平衡的角度来看是有利
的,但温度低,反应速度慢,如果反应温度太低,会造成反应速度太慢,而失去经济意
义。
3.2.2 压力
在加氢过程中,有效的压力不是总压而是氢分压,由于加氢反应是体积缩小的反应,
提高压力,有利于加氢反应的进行,还可以减少缩合和迭合反应,并改善碳平衡有利于
减少催化剂结焦,而且反应速度将随着氢分压上升而上升。但反应压力高会促进加氢裂
化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