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中外园林艺术之岭南园林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研究课题名称:
漫步中外园林艺术之岭南园林
设计者姓名
所在学校
所教年级
高一
研究学科
美术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
“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是高一美术欣赏模块中的一个单元, 该课主要要培养学生感受和鉴赏不同风格园林艺术的能力,引导学生开阔眼界,重视多元文化,提高对园林艺术的审美品味。岭南园林作为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三大流派之一,在中国造园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广东四大名园,作为岭南园林艺术的代表,每一个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但却又各有特色。四大名园之一的可园正位于东莞,可是其他几个名园,甚至北方名园,学生可能鲜有机会亲身感受其特色。从鉴赏模块的内容来看,中外园林艺术是建筑艺术鉴赏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从生活实际来看,园林艺术一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审美空间。在美术欣赏教学课上,网络就是博物馆、美术展览馆和图片库。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内容的开放性将使学生的认识领域大为拓展,吸纳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为多元,教师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将网络技术与美术欣赏课程整合,可以让学生更进一步感受岭南园林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美感,激发爱国热情。
3、课题介绍
本次活动以小组研究学习的形式开展研究性学习,各小组选择主题,各组通过网络查找资料、现场调查等活动收集素材,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讨论,相互帮助来解决问题,感受岭南园林艺术魅力,建立对园林艺术概貌的认识,了解岭南园林艺术的特征,进而学会恰当使用美术术语,以自己的观点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园林艺术。同时也让学生从中体验小组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协作、互相竞争的精神。为学生表现自我提供一种充满乐趣和信息的途径,从而使美术欣赏教学更为生动活泼。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和方法的阐述)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影响的因素。)
虽然东莞可园是广东四大名园之一,但学生不一定都去过,他们对传统园林艺术的了解还不多。审美能力的培养、传承与创新民族文化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学生已具备浏览网页、网上搜索资料的能力,有一定的独立思维和自主的能力,求知欲比较强,思维比较活跃,善于探索,敢于质疑,敢于创新,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基本能按老师的任务驱动来循序渐进的进行知识探求。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
研究的目标:
1、了解岭南园林艺术的特征;
2、提高对园林艺术的审美品味;
3、挖掘自然、社会、文化乃至生活方式等因素对岭南园林艺术发展的影响。
研究的内容:
1、根据园林五大构成要素分组,通过网络搜索资料、实地考察等开展岭南园林的艺术风格的调查及分析;
2、前往可园收集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料;
3、选择喜欢的一景,结合小组研究的园林构成要素,进行景点导游词设计和汇报。
五、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是论文、实验报告、实物、网站、多媒体还是其他形式)
多媒体演示稿、景点导游词等
六、资源准备
教师提供的资源:相关的主题活动网站,主题活动所需的电脑、景点基本资料、书籍等
主题活动网站之一: 5/cai/1/index.html
学生自行准备纸笔、相机等
七、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
研究性学习的阶段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起止时间
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
了解本次学习活动的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途径,解决质疑
介绍研究性学习模式和传统模式的异同;介绍研究性学习的方法、途径,激发兴趣并释疑。
1周
第二阶段 课题准备阶段
提出和选择课题
学生初步选题:筑山、理水、建筑、书画、植物
和学生一起讨论可以研究的内容,筛选出合适的主题并规范题目及范围
1周
成立课题组
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或者参与其他同学的课题,推选组长,然后确定研究的主题,合理分工
介绍成立小组的原则、小组纪律,指导学生按兴趣性格组成小组并明确选题方向
形成小组实施方案
小组为单位,根据分工制定研究计划,分配研究时间、工作,细分研究内容,设想成果和展示方式等,制订可行的实施方案
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引导学生根据所在组的特点制定活动计划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1、小组根据选定课题和确定的主题,网上搜索资料,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到可园实地考察等方式收集岭南园林艺术的资料,按计划完成任务;
2、小组间相互交流信息,整理筛选资料;
3、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