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高中化学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安徽省合肥市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说课稿新人教版必修1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安徽省合肥市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一年级
3.授课时间:2022年9月15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发展科学探究素养,通过实验探究氯气的性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分析数据的能力。
2.培养科学思维素养,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理解氯及其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3.增强社会责任感,认识氯元素在海水淡化、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学生在进入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化学键等基础知识,并对非金属元素有一定的了解。此外,他们可能已经接触过氧、硫等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2.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高中一年级学生对化学学科普遍保持较高的兴趣,尤其对实验现象和物质的性质充满好奇心。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分析能力,能够通过实验现象推测物质的性质。学习风格上,学生多采用直观学习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式。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部分学生可能对化学符号、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存在困难,需要教师给予足够的指导和练习。此外,学生在理解氯元素在海水中存在形式、氯及其化合物性质以及氯元素在工业中的应用等方面可能存在困惑,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教学案例和实验演示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平台、计算机、投影仪、实物显微镜、实验器材(氯气发生装置、氯水、氢氧化钠溶液、pH试纸等)。
-课程平台:学校内部教学资源库、电子书包。
-信息化资源:互联网资源(相关化学教育网站、在线实验视频、科普文章等)。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实验演示、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说: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非金属元素中的氧和硫,了解了它们的性质和化合物。今天我们将继续探索非金属元素,重点学习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2.学生说:老师,我们已经了解了氧和硫的性质,对氯元素也很感兴趣,希望今天能学到更多关于氯的知识。
二、新课导入
1.老师说: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氯元素的基本信息。请同学们查阅课本,找出氯元素的原子序数、电子排布、元素符号等信息。
2.学生说:好的,我找到了氯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7,电子排布为2,8,7,元素符号是Cl。
三、探究氯气的性质
1.老师说:接下来,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氯气的性质。请同学们观察以下实验步骤:
a.将一定量的浓盐酸倒入氯气发生装置中。
b.通入空气,使氯气与盐酸反应生成氯气。
c.观察氯气的颜色、气味、溶解性等性质。
2.学生说:老师,我发现氯气是黄绿色的,有刺激性气味,不易溶于水。
四、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老师说: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总结出氯气的一些性质。接下来,我们将学习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2.学生说:好的,老师,我已经准备好了。
五、氯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1.老师说:氯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同学们查阅课本,找出氯及其化合物的应用实例。
2.学生说:老师,我找到了一些应用实例,比如氯气可以用于消毒、漂白、制造氯酸盐等。
六、课堂小结
1.老师说:今天我们学习了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通过实验探究,我们了解了氯气的性质,学习了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下面请同学们总结一下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说:老师,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a.氯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电子排布为2,8,7,元素符号为Cl。
b.氯气是黄绿色的,有刺激性气味,不易溶于水。
c.氯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七、布置作业
1.老师说:为了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请同学们完成以下作业:
a.查阅资料,了解氯及其化合物在海水淡化、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b.结合课本内容,思考氯元素在化学工业中的重要性。
2.学生说:好的,老师,我会认真完成作业。
八、课堂总结
1.老师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希望大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更好地理解非金属元素的性质,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学生说:谢谢老师,我明白了。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a.海洋资源与环境保护:介绍海洋资源的丰富性和重要性,以及海洋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特别是氯及其化合物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b.海水淡化技术:探讨海水淡化的原理和过程,以及氯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