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墙设计说明.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挡土墙施工图设计说明
1、设计依据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D20-2004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桥涵设计规范》 JTG D62-2004
《公路桥涵地基及基础设计规范》 JTG D63-2004
《公路挡土墙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
2、地质说明
2.1 岩土层分布及其特征
经钻探及工程地质调查查明,场区内的土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
ml
)
Q
4
h
al
和黏土②( Q4 )、第四系冲积层( Q4 )圆砾③。根据场地的地貌单元、岩土成因类
型、风化程度、地层沉积年代,对场区内的岩土层进行划分,分为
3 层,现叙述如
下:
4
ml)
1、填土①( Q
属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灰褐色、黄色,稍湿,稍密,成分主要为黏性土
夹砾石 , 局部有少里风化泥砂岩等, 土质不均匀。层 0.80~4.50m,平均厚度 1.93m,
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地。
本层做标准贯入试验 6 次,平均击数 4.0 击 /30cm;修正后标准值 3.3 击 30cm;
本层属干燥类型土,土、石类别为松土,土、石等级为Ⅰ级。
2、黏土②( Q4al )
属第四系冲积层,褐黄色、黄色,硬塑,湿,粘性土为主,含铁锰结核、石英
等,切面光滑,有光泽,干强度较高,韧性高,无摇震反应中等。层面埋深 1.60~
4.80m,厚度 1.20~8.3m,该层仅分布于 ZK12~ZK19 号钻孔部分路段。本层取原
状土样 6 件进行室内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液性指数 I L=0.09~0.19,平均值 0.13;
~ 1 ~
孔隙比 e=0.603~0.830,平均值为 0.670;属硬塑状。液限 W L=35.2%~41.8%,平均值 为 38.3%, 压缩系数 1 2 =0.14 Mpa-1 ~ 0.16Mpa-1 ,平均 值为0.15Mpa-1,属中等偏低压缩性土。 本层做标准贯入试验 12 次,平均击数 12.1
/30cm,修正后标准值 11.8 击/30cm。
3、圆砾③( Q4al )
属第四系冲积层,黄褐色、黄色、 ,密实局部为中密,无摇震反应,圆砾成份为风化石英岩、 砂岩、硅质岩,呈圆状、亚圆状,砾经多为 2~35m m 不等;级配较好,磨圆度中等,占总质量 60~75%,填充为中粗砾砂及粘性土。层面埋深 0.8~4.50m,最大揭露厚度 22.60m,该层分布于场地全部路段。
本层取扰动土样 6 组圆砾样做颗粒分析试验, 结果表明:粒径﹤ 0.075mm
的颗粒含量平均值为 13.52%,粒径 0.075~0.25mm 的颗粒含量平均值为
2.50%、粒径 0.25~0.5mm 的颗粒含量平均值为 6.88%、粒径 0.5~2.0mm 的
颗粒含量平均值为 10.92%、粒径 2.0~20mm 的颗粒含量平均值为 53.42%、
粒径大于 20mm 的颗粒含量平均值为 12.75%。
本层做动力触探试验 11/ 11 米/孔,平均击数 19.8 击/10cm,修正后标准
19.6 击/10cm。。
本层属干燥类型土,土、石类别为普通土,土、石等级为Ⅱ级。经钻
探查明,场地内的岩土层主要为填土、第四系冲、洪积相的碎石土以及
古近系泥岩等,其中填土、风化岩及具胀缩性的古近系泥岩为特殊性岩
土。
2.2 水文地质条件
本次钻探在 ZK12~ZK19 钻孔岩层中揭露地下水,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孔隙水;孔隙水主要赋存于填土①、 黏土②及圆砾③孔隙裂隙中, 终孔后测得孔内稳定水位埋深 2.80~4.80m,标高为 76.33~83.35m。主要受大气降水的补给,以蒸发、径流及下渗等形式排泄, 水量很小,水位因季节变化而异, 无统一水位,对施工有影响。 2.3 岩土层胀缩性评价
本场地较可能具膨胀性的地基土层为冲积成因的黏土②层, 试验结果自由膨胀率 δ cf=23.0% ﹤ 25% , 按《 广西 膨 胀土 地 区 建筑勘 察 设 计 施工技 术 规 程 》(DB45/T396-2007)表 3.1.4 规定,该层土不具膨胀性。
2.4 结论与建议
1、经过本次勘察,线路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已查明。道路沿线土层简
单。拟建线路自然斜坡基本稳定,地下水埋藏较深,水文地质条件简单。道路填方
高度较不大,应对边坡采取适当的支护措施。 场地无深大断裂通过, 地质构造简单。
因此路线宜于修建。
2、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判别度,场地没有可液化土层,一般情况下不需要进
行路基抗震强度、稳定性和液化验算。
3、场地填土①均厚度小,可开挖清除。
4、路基持力层选择:以粘土或圆砾为持力层。
5、在挖方较深路段 K0+150~K0+300采用桩板式支护。
5、填土路堤应分层碾压夯实。路基填土的填料、填筑工序及压实度等,应符合
规范的规定,应清除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