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细菌感染与免疫-护理.ppt

发布:2025-03-13约5.87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01神经毒素:如破伤风痉挛毒素细胞毒素:如白喉外毒素肠毒素:如霍乱毒素类型:02类别细胞外毒素作用机理体内效应白喉杆菌白喉毒素抑制蛋白质合成心肌损伤,肾上腺出血,外周神经麻痹细胞毒素溶血性链红疹毒素血管扩张猩红热皮疹球菌破伤风梭菌痉挛毒素封闭抑制性N元骨骼肌痉挛神经的活动毒素肉毒梭菌肉毒毒素阻断乙酰胆碱释放肌肉松弛性麻痹霍乱弧菌肠毒素激活细胞膜上腺苷肠黏膜分泌亢进肠毒素酸环化酶,使细胞导致严重腹泻内cAMP浓度升高和呕吐金黄色葡萄肠毒素刺激呕吐中枢及肠壁恶心、呕吐、球菌泻腹外毒素的种类和作用2.内毒素(endotoxin)来源:G-菌细胞壁的外层结构中的LPS(脂多糖),菌裂解后释放,亦存在于螺旋体、衣原体、立克次体。性质:化学成分—LPS(脂多糖)。稳定性—稳定,耐热100℃1h不失活,故需防止内毒素污染。毒性—毒性弱,且大致相同,致病无特异性。抗原性—弱,不能脱毒为类毒素。致病性:①发热反应(机体的免疫保护反应)。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②WBC反应(WBC增加)。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③内毒素血症内毒素休克(毛细血管功能紊乱)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毛细血管出血(内脏出血)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区别要点外毒素内毒素来源G+菌与部分G-菌。G-菌。存在部位活菌分泌出,少数菌崩细胞壁组分,菌裂解解后释。后释放。化学成分蛋白质。脂多糖。稳定性不稳定,60~80℃,稳定,160℃,2~4h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