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实质性问题.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卷 期 教学研究
年 月
中国教育的实质性问题
——据性挖潜蒙以养正授之以法实践创新
炳臣
(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
摘 要 通过考察学习史、教育史、哲学史和心理学史发现,真正的中国教育,只有从先贤圣哲积累的
教育经典里,哲理名言中,实践经验处,去寻找我国的教育精髓和自身发展规律,明确造就中国精神文明和智
慧发展的根源;只有抓住形成民族性教育的特质,关注启蒙教育中的智慧之道、学习之道、仁爱之道、孝敬之
道、诚信之道的养成过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对其进行 发现与新认识,并从中提炼出中国教育的民
族性和创造精神的不可代替性,做到继往开来并用于素质教育的全过程,才能建立起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
教育。
关键词 人性;智力潜能;据性挖潜;蒙以养正;授之以法;实践创新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如何把孩子培养成财富而不是包袱?怎样走 去挖掘人的智力潜能的简称。
出“应试教育”的误区,让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发 考察表明,据性挖潜是中国成功教育的根本所
展,智力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这就必须了解中国教 在,它以“人性论”哲学思想为基础,信奉 “天性
育的实质性问题,去寻找科学教育的 “根”,抓住 达学”理论,关注人性发展的关键期与重要作用。
成功教育的 “纲”,对孩子进行适时有度的智力潜 它重视 “以学为本,因学论教”思想,主张依据人
能开发与学习能力培养,使其沿着身心发展的特点 的心智发展特点和规律,适时开发智力潜能,使每
和规律顺 成长。考察中国学习史、教育史、哲学 个人的天赋都能得到充分发挥。
史和心理学史发现,我国历代先贤圣哲共同倡导和
什么是性
推崇的精粹教育理论,可归纳为四个方面,即据性
挖潜,蒙以养正,授之以法,实践创新,亦可称为 荀子曰:“性者,本始材朴也。”(《理论篇》)性
中国科学教育的“四大支柱”。 就是未经加工改造的原始素质。清代戴震指出:“有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笔者以为,真正的 天地,然后有人物;有人物而辨其资始(自然资
中国教育,只有从先人积累的教育经典里,哲理名 源)曰性。”又说:“ 植禾稼卉木,畜鸟兽虫鱼,
言中,实践经验处,去寻找我国的教育精髓和自身 皆务知其性。知其性者,知其气类之殊,乃能使其
发展的规律,撷取造就中国文明的精神和智慧;只 硕大藩滋也。”(《原善》卷上)上述说明,性不是
有念念不忘古圣先贤在启蒙教育中的智慧之道、学 抽象空洞的,而是实名有指的。人世间, 是事物
习之道、仁爱之道、孝敬之道、诚信之道等思想和 都有性。所谓性,就是事物本身的资质和特性,它
灵 ,并将其用于素质教育的全过程;只有抓住形 是一事物之所以区别于它事物的标志。人要认识事
成民族性教育的特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 物,就是要认识它的资质与特性;认识了它的性,
对其进行再发现与新认识,从中提炼出中国教育的 就会使事物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得到很好的生长、
民族性和创造精神的不可替代性,做到继往开来, 发展与壮大。
才能真正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教育。 什么是人性?人性就是人在认知能力与行为
活动方面所具有的资质和特性。人性论认为,人性
据性挖潜——中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