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常见的定性免疫学检验的性能验证与质量控制.ppt

发布:2018-10-23约6.63千字共4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待评价试剂与已验证方法相比较进行阳性符合率和阴性符合率的计算 阳性符合率和阴性符合率的计算 待评价试剂的检测结果 已验证方法 + - + a b - c d 共计 a+c b+d 阳性符合率= a/(a+c) ×100%。 阴性符合率= d/(b+d) ×100%。 总符合率=(a+d)/(a+b+c+d)×100%。 第三方质控品 检测系统配套质控品 自制质控品 质控品的来源 二、检验结果质量的保证-----室内质控 基质:应尽量选择人血清基质,动物源性的基质由于人体内有大量的异嗜性抗体的存在引起假失控。稀释液也应用人血清,冻干品复溶可以使用生理盐水。 稳定性:有效期为6个月以上,实验室应对有效期进行验证。 质控物的选择 质控物数量、实验位置和频次:质控物数量应满足一个批号至少半年的实验量。每分析批至少安排一个弱阳性和一个阴性质控(高值阳性血清只用于监控“HOOK效应”)。检测位置不能固定而应随机放置。 试剂盒所设的阴、阳性内对照是用来计算CUT OFF值及有效性判断标准,只能在同批号试剂内使用,不能作为质控指标,质控必须是可以监控到不同批号试剂间的变化的外对照。 质控物的选择 阴性质控品:特定项目人阴性血清混合物(若为ELISA质控品浓度宜0.5倍临界值左右) 阳性质控品:特定项目人阳性血清混合物 ANA 1:1000 anti-dsDNA 1:100或以上 anti-ENA 中强度阳性:若组合式检测,至少有2个项目为阳性 质控物的选择 弱阳性质控品: ELISA:临界值2~4倍的样本 IIF:比临界值高1个滴度。特定项目人阳性血清或阴阳性血清混合物。 ANA :1:100~1:320 ,ANA荧光模型:均质型,颗粒型,核仁型,或胞浆型等(可以每6个月变换,存储质控品至少有2个模型) anti-dsDNA:1:10~1:32 anti-ENA:低度阳性或临界值2~4倍的样本(若组合式检测,至少有2个项目为弱阳性) 质控物的选择 1 收集阳性血清(无明显溶血、黄疸、脂血及污染血清)到一定量(至少够本室使用6个月以上); 2 传染性病原体需经56℃、10小时灭活后使用; 3 0.2μm生物滤膜过滤,去除纤维沉淀物和细菌; 4 稀释:用正常人血清稀释; 5 定值:与定值参考品进行对比、求值,无参考品时选择在2- 4倍Cut Off值附近的阳性值; 6 分装小瓶(每日用量),加盖、贴签,-20℃冻存备用; 7 稳定性及瓶间差评价。 自制质控品 不同保存条件下: ?2℃-8℃:CV值(滴度符合率)、累计CV值(符合率),稳定期 ?-70℃:CV值、累计CV值,稳定期 ?室温:CV值、累计CV值,稳定期 1)均一性评估:同批号质控品随机抽取5支(瓶),≥80%符合为合格。 2)稳定性评估:评估1周,1月,3月,6月,1年。有效期一般可标定为1年。 质控品稳定性的评价 纯定性试验:如免疫印迹、免疫金标等,除膜条本身的内对照外: 每检测日或分析批,应使用弱阳性和阴性质控品两个水平进行质控。 质控判定规则 阴性质控品的检测结果为阴性 弱阳性质控品的检测结果为弱阳性 纯定性试验的质控要求 如:抗ENA抗体谱检测 以滴度或稀释度判定的试验:如间接免疫荧光法、凝集试验等。 每检测日或分析批,应使用弱阳性和阴性质控品两个水平进行质控。 质控判定规则: 阴性质控结果为阴性 弱阳性质控结果在靶值上下一个滴度或稀释度 纯定性试验的质控要求 如:ANA、ANCA等 用数值判定结果的试验:如ELISA等。 浓度:弱阳性质控品浓度宜在2~4倍临界值左右,阴性质控品浓度宜0.5倍临界值左右(两个水平)。 频次:ELISA应每板做质控。 质控判定规则:至少利用其多规则中一个偶然误差及一个系统误差规则。12s警告,13s和22s失控。 数值化定性试验的质控要求 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采取纠正措施加以改进,进而预防 验证和追踪 避免同样的问题出现第二次! 失控原因分析及处理 阳性质控品失控的常见原因: 加样不准、温育时间不稳定、偶然误差。 阴性质控品的常见失控原因:污染、洗板不干净、标本间的交叉污染。 处理措施:一次性吸头的使用,洗板机的维护,洗液的定期更换,温育温度和温育时间的保证,加样器及酶标仪的校准,荧光显微镜的维护等。 失控原因分析及处理 对没有开展室间质评的检验项目,实验室应通过与其他至少2个以上实验室比对的方式判断检验结果的可接受性,并应满足如下要求: (a) 规定比对实验室的选择原则; (b) 样品数量:至少5份,包括阴性和阳性; (c) 频率:至少每年2次; (d) 判定标准:应有≥80%的结果符合要求; (e) 结果不一致时,应分析不一致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