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设计支座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doc

发布:2017-01-22约字共1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程设计指导书 题 目: 设计支座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 班 级: 姓 名: 指导教师: 2003年6月 目录 1 支座零件的分析及毛坯的确定 3 1.1支座的作用和工艺分析 3 1.1.1 零件的作用 3 1.1.2 零件的工艺分析 3 1.2 零件毛坯的确定 4 1.2.1 毛坯材料的制造形式及热处理 4 1.2.2 毛坯结构的确定 4 2 支座的加工工艺设计 6 2.1 工艺过程设计中应考虑的主要问题 6 2.1.1 加工方法选择的原则 6 2.1.2 加工阶段的划分 6 2.1.3 加工顺序的安排 7 2.1.4 工序的合理组合 8 2.2 基准的选择 8 2.2.1 粗基准和精基准的具体选择原则 8 2.2.2 选择本题零件的基准 9 2.3支座的工艺路线分析与制定 10 2.3.1 工序顺序的安排的原则 10 2.3.2 工艺路线分析及制定 10 2.4 机械加工余量 12 2.4.1 影响加工余量的因素 12 2.4.2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以及毛坯余量的确定 13 3 专用夹具设计 15 3.1 定位基准及定位元件的选择 15 3.2 夹具设计及操作的简要说明 15 致 谢 16 参考文献 17 附 录 18 1 支座零件的分析及毛坯的确定 机械加工工艺是实现产品设计,保证产品质量,节约能源,降低消耗的重要手段,是企业进行生产准备,计划调度,加工操作,安全生产,技术检测和健全劳动组织的重要依据,也是企业上品种,上质量,上水平,加速产品更新,提高经济效益的技术保证。 在实际生产中,由于零件的生产类型、材料、结构、形状、尺寸和技术要求等不同,针对某一零件,往往不是单独在一种机床上,用某一种加工方法就能完成的,而是要经过一定的工艺过程才能完成其加工。因此,不仅要根据零件的具体要求,结合现场的具体条件,对零件的各组成表面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还要合理地安排加工顺序,逐步地把零件加工出来。对于某个具体零件,可采用几种不同的工艺方案进行加工。虽然这些方案都可以加工出来合格的零件,但从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来看,可能其中有种方案比较合理且切实可行。因此,必须根据零件的具体要求和可能的加工条件等,拟订较为合理的工艺过程。 1.1支座的作用和工艺分析 1.1.1 零件的作用 题目所给的是支撑轴的一个支座.该零件的主要作用是利用底座两11的孔螺丝固定使穿过32H7()的孔的轴固定 1.1.2 零件的工艺分析 支座加工表面现叙述如下: 一、底座A面 二、?32H7()内孔为中心的加工表面包括: ?32H7()mm孔的大端面(面C和D)以及大端的内圆倒角及孔内表面加工 三、两个?11mm的底座通孔。 由上述分析可知,对于以上几组加工表面,可以先加工其中一组,然后再借助于专用夹具加工另一组加工表面,并且保证其位置精度。 1.2 零件毛坯的确定 1.2.1 毛坯材料的制造形式及热处理 一、支座零件材料为:HT200在工作过程中起支撑作用,所受的动载荷和交变载荷较小.由于零件的生产类型是中批量生产,而且零件的轮廓尺寸不大,故可以采取金属模机械砂型铸造成型,这样有助于提高生产率,保证加工质量. 灰铸体一般的工作条件: 1.承受中等载荷的零件。 2.磨檫面间的单位面积压力不大于490KPa。 二、毛坯的热处理 灰铸铁(HT200)中的碳全部或大部分以片状石墨方式存在铸铁中,由于片状石墨对基体的割裂作用大,引起应力集中也大;因此,使石墨片得到细化,并改善石墨片的分布,可提高铸铁的性能。可采用石墨化退火,来消除铸铁表层和壁厚较薄的部位可能出现的白口组织(有大量的渗碳体出现),以便于切削加工。 1.2.2 毛坯结构的确定 根据零件材料确定毛坯为铸件,其生产类型为中批生产。毛坯的铸造方法选用金属模机械砂型铸造成型。又由于支座零件?32孔需铸出,故还应安放型芯,此外,为清除残余应力,铸造后应安排人工时效。 由参考文献可知,该种铸件的尺寸公差等级CT为7~10级,加工余量等级MA为H级,故选取尺寸公差等级CT为10级,加工余量等级MA为H级。 铸件的分型面选择肋板中心线平分为对称的两份14 G 3.5 底面,单侧加工 ?32孔 32 H 6 单侧加工32孔端面 30 H 36 两面加工1-2所示。 表1-2 毛坯主要尺寸及公差(mm) 主要尺寸 零件尺寸 总余量 毛坯尺寸 公差CT A 面 14 3.5 17.5 3.2 ?32孔 32 6 26 1.6 2 支座的加工工艺设计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