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卢陈莉 教学必修一 2.3对气候的影响.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一)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二)大气活动中心: (三)季风环流的形成: (二)大气活动中心 * 大气环境(四) 第二章第三节 教学目标: 熟记: 1、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2、海陆分布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对大气活动中心的影响 3、季风环流的成因及对气候的影响 极地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对气候影响 气流 成因 分布 气压带 A.气压带与气候 赤道附近 南北纬30度附近 南北纬60度附近 极地附近 热力原因(空气受热上升) 动力原因(空气堆积下沉) 动力原因 (冷暖气流相遇上升) 热力原因(空气寒冷下沉) 上升 下沉 上升 下沉 湿热 干热 温湿 冷干 (一)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极地 东风带 中纬 西风带 低纬 信风带 南半球 北半球 对气候影响 风向 分布 风带 B风带与气候 赤道低压与副热带高压之间 副热带高压与副极地低压之间 副极地低压与极地高压之间 东北风 西南风 东北风 东南风 西北风 东南风 干热 温湿 干冷 (一)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一月 副 极 地 低 压 带 副 热 带 高 压 带 赤 道 低 压 带 (二)大气活动中心(成因、分布)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 一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 副 极 地 低 压 带 1月: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形成的冷高压切断,仅保留在海洋上 (二)大气活动中心(成因、分布) 七月 副 极 地 低 压 带 副 热 带 高 压 带 赤 道 低 压 带 (二)大气活动中心(成因、分布)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亚洲(印度)低压 七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 副 热 带 高 压 带 7月:北半球副 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形成的热低压切断,仅保留在海洋上 (二)大气活动中心(成因、分布) 北半球 1月: 7月: 大陆上形成冷高压(亚洲高压) →副极地低压带被切断 (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 大陆上形成热低压(印度低压) →副热带高压带被切断 (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 南半球: 气压纬向分布明显,基本呈带状 ▲影响: ▲原因: 海陆热力差异 北半球:海陆相间,海陆热力差异大 南半球:海洋占绝对优势,海陆热力差异小 返回 (二)季风环流的形成: 1.季风的概念 : 大范围地区,风向随季节发生明显改变的风 2.季风的成因 、风向、影响: 对气候的影响 夏季 冬季 南亚季风 夏季 冬季 东亚季风 季节 分布 西北季风 东南季风 东北季风 西南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季节的移动 成 因 风 向 返回 湿、热 干、冷 干、热 湿、热 2. 为什么亚洲东部的季风环流最典型? 1.阅读课本图2—34,完成课本P54活动题。 (1)甲图是1月,乙图是7月。 理由:甲图亚欧大陆上为高压,乙图亚欧大陆上为低压。 (2)甲图中东亚为西北季风,南亚为东北季风。因为东亚地处亚洲高压东侧,南亚处于亚洲高压南侧。 (3)乙图中东亚为东南风,因为气压梯度力由太平洋指向亚洲大陆内部,又受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而成。南亚地区为西南风,是由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向右偏转而成。 返回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 一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亚洲(印度)低压 七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赤 道 低 压 带 1月气压分布 西北季风 东北季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赤 道 低 压 带 东南信风 东南季风 西南季风 7月气压分布 G D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西北季风 东北季风 东北信风 一月 D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