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基于态度和认知的西部水源地农村居民类型与生态补偿接受意愿——以西安市周至县为例.pdf

发布:2017-05-06约2.74万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Resources Science 第32 卷 第8期 2010 年8 月 2010 ,32(8):1505-1512 Vol.32 ,No.8 Aug. ,2010 文章编号:1007-7588 (2010 )08-1505-08 基于态度和认知的西部水源地农村居民 类型与生态补偿接受意愿 ——以西安市周至县为例 黎 洁,李树茁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西安710049 ) 摘 要:本文从微观态度和认知的角度研究西部水源地农村居民的不同类型及其生态补偿的接受意愿。论文 首先分析了西安周至县水源地生态补偿的现状,再依据西安交通大学农户生计与环境课题组2008 年4 月在西安周 至县王家河乡的入户调查数据,分析了当地农村居民对退耕还林和建立自然保护区后的收入变化认知,以及对林 业政策和参与森林资源管理的态度等,并将农民对林业政策的态度、收入变化认知与生态补偿接受意愿等情况进 行了综合分析,发现当地存在着对林业政策持有不同态度、退耕还林和建立保护区后家庭收入变化、非农收入比 例、生态补偿的接受意愿等方面有着显著差异的五种类型农村居民,并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应关注不同类型农民的 生态补偿接受意愿差异性等。 关键词:生态补偿;接受意愿;因子分析;聚类分析 ;西部水源地;周至县 1 引言 行,并存在不同的补偿主体,同时也认为目前我国 生态补偿已经成为当前全社会所广泛关注的 的生态补偿政策存在着对象不明、概念不清和补偿 热点问题。2005 年12 月所颁布的《国务院关于落 标准难以界定等问题,以及缺乏利益相关者的参 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2006 年所 与,尤其是农户、基层政府的参与相关公共政策的 [1] 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制订等 。 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等关系到我国未来环境与发展 国内对生态补偿标准的研究较多,李文华等对 方向的纲领性文件都明确提出要尽快建立生态补 森林生态补偿标准进行了估算,认为应考虑营造森 偿机制。 林的直接投入、保护森林生态功能而放弃经济发展 生态补偿的主要目标是矫正外部性,使外部成 的机会成本和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效益三个 [2 ,3] 本内部化,其机理在于将生态环境视为一种公共物 方面的因素 。一般地,与生态环境资源产权相关 品,并采用经济激励手段来促进生态环境公共物品 的成本可以被归结为两种类型:其一,生态系统服 的有效供给。目前国内对于生态补偿的理论论证、 务功能的价值;其二,产权主体的机会成本。由于 生态补偿标准、类型、方式尤其是公共财政手段的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难以准确计量,普遍接受 研究较多,但对于生态补偿对象的深入研究和论证 的补偿水平实际上是受损者的机会成本。这样,研 较少。如孙新章等(2006 )认为,生态补偿实践与多 究者比较认可的生态补偿标准是受损者放弃发展 个部门相关,同时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进 的机会成本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前者为下 收稿日期:2010-01-02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