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5(记忆).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词干补笔——被试学习一系列单词后,测验时提供单词的头几个字母,让被试这几个字母而构成一个有意义的单词。 残词补全——让被试学习一系列单词后,把缺一些字母的残词填上适当的字母而成为有意义的单词。 知觉辨认——被试首先学习一系列单词,然后要求在速示条件下(如30毫秒)对学过的单词以及另外一些未学过的单词进行辨认。 模糊字辨认——知觉辨认的一种变式,是指在测验时所呈现单词的字母很模糊,要求被试辨认是什么单词。 如果直接测验和间接测验的结果相反,就可以推断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是两个不同的心理加工过程 间接测验的常见形式 启动效应与内隐记忆——实验性分离现象 Tulving et al.(1982):“补笔的启动效应独立于再认” 程序:让正常人被试学习96个低频英语单字,学习后1小时进行再认测验和补笔测验,7天后重复这两种测验。 结果:再认测验成绩下降显著;补笔测验成绩没有明显变化。表明两种测验反映了不同的记忆机能。补笔测验中显示的启动效应说明了内隐记忆的存在。 遗忘症病人的内隐记忆现象 英国神经心理学家Warrington Weiskrantz(1968)在对遗忘症患者的启动效应研究中发现了内隐记忆现象。 在词汇记忆测验任务中,遗忘症病人在再认和自由回忆测试中成绩明显低于记忆正常者,但在模糊字识别和词干补笔测验中与正常被试无显著差异。 证明内隐记忆是独立的记忆系统 * 由于内隐记忆现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尚无一种理论能够成功地解释所有的内隐记忆现象。目前影响最大、争议最多的是多重记忆系统说和加工说这两种理论。 内隐记忆的理论解释 * 多重记忆系统说 多重记忆系统说认为记忆是由多个不同的、较为独立子系统所组成,每个记忆系统都可能具有其特定的神经基础。 在多重记忆系统理论看来,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就分别代表了记忆的两种不同子系统。内隐记忆对应于程序性记忆系统,而外显记忆则对应于陈述性记忆系统。 对遗忘症患者来说,因为各个记忆系统是独立的,当陈述记忆系统受损伤时,程序记忆系统仍保持完好。 对正常人来说,记忆分离现象可解释为,某变量只影响陈述性记忆系统而不影响程序性记忆系统,或某变量只影响程序记忆但不影响陈述记忆。 * 迁移适当加工理论 罗迪格等(1990)提出的迁移适当加工理论认为,记忆实验研究所观察到的实验性分离现象,反映的只是测验所要求的加工过程不同而已,并不说明机能独立的两个不同记忆系统的存在。如果记忆测验所要求的加工过程与学习时的编码加工相似或重叠,就可以提高测验成绩,否则就会相对较差。 罗迪格等认为记忆测验应由测验中参与的心理加工类型来区分,并区分了两种加工过程: 概念驱动过程主要通过对刺激项目意义和语义信息的加工来完成测验; 知觉驱动过程主要依赖对刺激项目表面特征和知觉特征的分析来完成测验。 * 外显记忆测验要求的是概念驱动过程。概念驱动过程要求有意义的加工、精细编码和心理印象等加工过程,正是句子的精细编码以及材料的有意义组织等因素,提高了外显记忆测验的成绩。 内隐记忆测验非常依赖于学习时与测验时的知觉过程的匹配程度,并几乎都是提取过去经验中的知觉成分。所以,内隐记忆测验要求的是材料驱动过程,影响概念加工的各种变量对内隐记忆测验就没有影响。 迁移适当加工理论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 * 系列回忆法相关的实验发现:系列位置效应 ,系列的开始部分或最初学习的项目较容易记忆(首因效应),末尾部分或最后学习的材料也容易记忆(近因效应),而中间部分最难记忆 。 记忆广度法乃是研究记忆材料呈现一次后所能记忆最大量的方法。 部分报告法 * 记忆广度测验还可以用字词、双字词,甚至句子来进行。但是,使用的材料不同记忆广度也就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 * * 随着实验模式的创新,研究发现短时记忆中也存在视觉编码和语义编码,但听觉编码是最主要的形式。 * 巴特莱特将错误记忆引入到实验领域之后,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家对错误记忆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发展出一些错误记忆独有的研究范式。不同的研究范式主要是针对不同的实验材料。 * 启动效应成为了内隐记忆的最主要测验方式 * 但是,该理论在对遗忘症患者的分离现象进行解释时却不理想。按照迁移适当加工理论,遗忘症患者意识记忆效果较差而无意识记忆效果较好,是因为其概念驱动过程有障碍而材料驱动过程保持完好。但有些患者在那些要求概念驱动过程的间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