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炎症_实验课-20171026.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40 41 42 43 44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化脓性炎 特 点:以中性粒细胞渗出,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为其特点 原 因:化脓菌感染,组织坏死继发感染 部 位:皮肤、粘膜、浆膜、脑膜、各器官 表 现:表面化脓和积脓,蜂窝织炎 ,脓肿 急性炎症—急性炎症的病理学类型 中性粒细胞渗出溶解坏死组织的过程称为化脓 脓性渗出物称为脓液(pus) 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称为脓细胞 表面化脓—发生于浆膜或粘膜组织的表浅的化脓性炎症。中性粒细 胞主要向表面渗出,深部组织没有明显炎性细胞浸润 积脓—表面化脓形成的脓液积累在体腔或自然管腔内。胆囊,输卵管,阑尾 急性炎症—急性炎症的病理学类型 化脓性炎—表面化脓和积脓 流行性脑膜炎(表面化脓),肉眼见脑顶部蛛网膜下腔有黄色脓性渗出物,以血管周围为甚,脑沟回结构不清,镜下见蛛网膜下腔充满大量脓性渗出物,脑膜血管扩张充血 (60)化脓性脑膜炎 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 皮肤,肌肉,阑尾 溶血性链球菌:透明质酸酶,链激酶 急性炎症—急性炎症的病理学类型 化脓性炎—蜂窝织炎 (17)皮下组织蜂窝组织炎 脓肿是指器官或组织内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其主要特征是组织发生溶解坏死,形成充满脓液的腔,即脓腔 皮下,内脏(肺,脑,肝,肾) 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浆凝固酶 疖是毛囊、皮脂腺及其周围组织的脓肿 痈是多个疖的融合,在皮下脂肪和筋膜组织中形成许多相互沟通的脓肿 急性炎症—急性炎症的病理学类型 化脓性炎—脓肿 肝脓肿,见灰黄色脓肿灶,脓肿中心部坏死物质液化流出,残留空腔 (18)肝脓肿 血管损伤重,大量红细胞漏出 见于流行性出血热,鼠疫,钩端螺线体病 急性炎症—急性炎症的病理学类型 出血性炎 炭疽性脑膜炎,蛛网膜下腔中有大量血性渗出物,覆盖在脑表面 痊愈(healing) 迁延为慢性炎症 蔓延扩散:局部蔓延, 淋巴道播散,血道播散(菌血症、毒血症、败血症、脓毒败血症) 脓毒败血症(pyemia) — 败血症症状+ 多器官多发性栓塞性脓肿(迁徙性脓肿)。 急性炎症—急性炎症的结局 皮肤或粘膜组织坏死脱落后所留下的组织缺损 炎症局部蔓延 溃疡 窦道 瘘管 深部脓肿一端穿破皮肤,另一端穿破自然管道或有腔脏器,在组织内形成两端相通的病理性管道 深部脓肿如向体表或自然管道穿破,在组织内形成一个有盲端的病理性管道 空洞 空腔脏器的组织坏死随自然管道排出体外后留下的腔洞 急性炎症—急性炎症的结局 皮肤窦道形成 慢性炎症—一般慢性炎症的病理变化特点 一般慢性炎症的特点 病变以增生为主; 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浸润为主,主要由炎细胞引起组织破坏; 常有明显的结缔组织、血管和局部固有细胞的增生。形成瘢痕、息肉、炎性假瘤。 活动性炎症、组织破坏和修复常同时出现。 慢性炎症—肉芽肿性炎 慢性肉芽肿性炎(chronic granulomatous inflammation) 是一种特殊的增生性炎症,以肉芽肿形成为特征。病灶较小,一般直径0.5—2mm。 概念:肉芽肿是由局部渗出的单核细胞和局部增生的巨噬细胞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备注:并不是所有的肉芽肿性炎均为慢性经过。如:伤寒病 慢性炎症—肉芽肿性炎 肉芽肿性炎的常见类型 感染性肉芽肿 细 菌:结核杆菌--结核病 麻风杆菌--麻风 伤寒杆菌—伤寒 风湿病 螺旋体:梅毒螺旋体--梅毒 真 菌:组织胞浆菌病 寄生虫:血吸虫病 异物性肉芽肿 :手术缝线、石棉、铍和滑石粉 原因不明的肉芽肿 如结节病肉芽肿 慢性炎症—肉芽肿性炎 肉芽肿的组成成分和形态特点 巨噬细胞:可增生转变成特殊形态的细胞 如类上皮细胞、伤寒细胞、Aschoff细胞等 多核巨细胞:由巨噬细胞增生融合而来 如异物巨细胞、Langhans 巨细胞 慢性炎症—肉芽肿性炎 异物性肉芽肿,肉芽肿内见多量的异物巨细胞集聚,异物巨细胞胞体较大、胞质丰富、多核 结核性肉芽肿,结核结节境界清楚,中央为干酪样坏死,周围绕有类上皮细胞、朗格汉斯巨细胞和淋巴细胞等;右上角插图示朗格汉斯巨细胞 异物肉芽肿 (70)宫颈息肉 大体标本 镜检切片 纤维素性心外膜炎(43) 化脓性脑膜炎(60) 化脓性心包炎(44) 宫颈息肉(70) 纤维素性胸膜炎(45) 皮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