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叠合墙板施工技术.docx
徐五懵合*颤缸技术
近年来,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迅速,尤其体现在建筑构部件的设计模数化、生产工厂化、施工装配化方面。在这一发展趋势下,叠合墙结构体系应运而生。预制墙饰面层、保温层、结构层在生产时由于一次成形,可缩短工期,降低人工成本,在住宅项目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然而叠合墙板施工工艺复杂,存在较多质量通病。本文拟通过对叠合墙板安装施工流程及工艺进行梳理及改进,为提高叠合墙板施工质量提供参考[1-7]o
1工程概况
南宁某住宅项目在建工程,由1栋、2栋、3栋、5栋、6栋及地下室组成,地下室为框架结构,主楼为剪力墙结构,总建筑面积135270m2,地上面积89028.12m2,地下面积46242.18m2。地下室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墙、柱、楼、屋盖(密肋楼盖)均为现浇结构;主楼结构形式为剪力墙结构,其中剪力墙、柱、1?3层及架空层梁板、楼梯平台采用现浇结构,标准层叠合楼板、预制楼梯、预制外墙叠合板、内墙板采用预制混凝土(PC)构件,装配率为32.39%?36.28%。2施工关键技术
施工工艺流程
将叠合墙分为外叶墙装配、内叶墙现浇的组合施工形式,减少套筒连接的钢筋数量,从而减少钢筋对正困难的问题。施工工艺流程为:PCF墙板深化设计一楼层竖向钢筋预留一构件出厂、进场验收一吊装准备工作一PCF墙板起吊一PCF墙板就位一节点灌浆连接一现浇层钢筋绑扎及管线预埋一现浇层模板支设一混凝土浇筑。其中,PCF墙板就位时,如遇竖向钢筋无法对正,可弯折钢筋后再对正或切断钢筋进行搭接。
关键技术
PCF墙板深化设计
运用BIM技术对构件进行拆分,对PCF墙板进行深化设计,出图加工。明确板底端连接节点位置,外伸筋、环形筋的水平投影位置,为楼层竖向钢筋预留提供尺寸定位信息。深化设计中应明确PCF墙板中预埋件、预留孔洞的尺寸及位置。将PCF构件BIM模型与现浇结构BIM模型进行合模对比,检查图纸的一致性。设计变更时,及时依照图纸更新模型。
楼层竖向钢筋预留
参照PCF墙板BIM模型提供的尺寸信息,进行楼层竖向钢筋的预留。
构件出厂、进场验收
1)PCF墙板在构件厂生产完成后,应由构件厂、总承包单位及监理单位依据构件深化设计图进行核验,无质量问题才可出厂。
2)预制构件进场应全数检查,根据预制构件质量验收标准逐件验收。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应按GB/T50107—2010《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的规定分批检验,供货方应提供结构性能检验报告、产品合格证明书、质量验收标志等证明材料。
3)构件上预埋件、插筋和预留孔洞的规格、位置和数量应符合图纸或设计要求,利用BIM模型辅助验收,提高验收效率。
PCF墙板应使用专用支架直立存放,门窗洞口处应设临时支撑防止变形开裂,构件边缘应采取临时保护措施。
吊装准备工作
1)起吊前应检查构件预埋吊环是否完好无损,预留钢筋是否变形,清理预埋钢套筒、注浆管,确保畅通。
2)楼面对应吊装位置做好PCF墙板编号记号,以便吊装班组吊装时查看,避免错装。并将吊装位置接缝处的石子、杂物等清理干净,放置标高控制垫块,便于在安装过程中控制墙板标高。
3)墙柱筋根据所弹钢筋位置线,进行钢筋调直,减少因竖向钢筋的位置问题导致的后期碰撞或安全隐患。
PCF墙板起吊
1)采用多功能吊运钢梁(图1)对PCF墙板进行吊装,避免构件吊运过程中由于应力集中而损坏。钢梁设置模数化吊点,确保对不同吊点位置的适用性。
图1多功能吊运钢梁吊装示意
2)吊绳水平夹角应大于60。,吊点位置应能保证吊钩、吊具及构件重心在竖直方向重合。
3)起吊前应进行试吊,将构件吊离地面约500mm,停留观察构件有无损坏,吊环、吊绳有无松脱迹象,确认无异常情况方可起吊。
PCF墙板就位
1)楼层预留钢筋与构件预埋注浆管逐根对应,全部插入注浆管后,构件缓慢下降。同时利用撬杆对墙板位置不断进行微调,以保证构件能正确下放至楼面弹线位置,并通过层与层间板连接件对构件外侧位置进行限位控制。
2)竖向钢筋预埋误差较大,与构件环形筋产生碰撞时,可采取钢筋弯折矫正措施(图2(a))。
3)竖向钢筋预埋定位准确,但伸出部分弯斜严重,无法通过弯折钢筋矫正时,即采取将竖向钢筋焊断重新搭接,竖向钢筋搭接必须满足一定的搭接长度(图2(b))o
图2竖向钢筋对位矫正措施
4)吊放就位后,利用斜撑对墙板进行固定,并进行垂直度及位置初调,初调完毕后将斜撑固定在楼板的预埋螺栓上。利用斜撑调节杆、撬杆及小型千斤顶对墙板进行微调校正,尽量贴合位置控制线。
5)吊装完成后,PCF板与相邻的楼板通过槽钢、螺栓及预埋螺纹套筒进行连接,加强临时连接的稳定性。
6)与其他墙板连接时应在高度方向上设置3道加固,采用板-板连接片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