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文蛤健康养殖技术规范.docx

发布:2024-10-14约1.51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

文蛤健康养殖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文蛤〔Meretrismeretris(Linnaeus)〕健康养殖的苗种来源、苗种质量、环境条件、防逃设施、放养密度、日常管理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文蛤的健康养殖。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GB/T18407.4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5052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3苗种

3.1苗种来源

苗种应购自水产良种场、种质资源保护区、具有《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资质的苗种场。外来苗种须经检验检疫合格后方可准入、放养。

3.2苗种质量

大小均匀,色泽鲜艳,壳厚适中,开闭活跃,苗种健壮。畸形率和死亡率小于5%。

4养成

4.1滩涂养殖

4.1.1场地选择

选择风浪较小、潮流通畅、水流平缓、水质肥沃、远离污染源的中、低潮区。

4.1.2环境条件

场地环境条件符合GB/T18407.4和GB11607的要求。

4.1.3滩面整理

放苗前翻松滩面,用沙填平洼地,检出石块等杂物。

4.1.4防逃设施

2

在潮位低处放置目径为1.5cm~2.5cm,高出地面70cm的围网。每隔3m左右插一木桩固定网片,或在围网外围再设置目径为5cm的拦网。

4.1.5放苗

4.1.5.1放苗时间

春季4~5月,秋季10~11月。

4.1.5.2放苗方法

涨潮前或退潮后将苗种均匀撒于养殖滩面上。

4.1.5.3放苗密度

壳长2cm~3cm,放养密度为50个/m2~60个/m2。

4.1.6日常管理

4.1.6.1防逃

在养殖场周围插桩围网,网目2cm,网高出滩面1m。

4.1.6.2清除敌害

及时清除螺类、蟹类、丝状藻类等有害物质。

4.1.6.3巡回检查

对破损网杆网具及时修复。

4.1.6.4疏苗

大风、大潮或高温时,及时疏散集中成堆苗种。

4.1.7收获

4.1.7.1采捕规格

壳长4cm以上即可收捕。

4.1.7.2采捕方法

捕大留小,轮捕轮放。

4.2池塘养殖

4.2.1池塘条件

4.2.1.1池型与大小

长方形,面积2hm2~4hm2,池水深1m左右,进排水方便。

4.2.1.2底质

泥沙或沙泥底,地面平坦松软,放苗前清淤、暴晒、消毒、平整。

3

4.2.1.3水质

符合NY5052的要求。

4.2.1.4基础饵料

底质处理后,施肥培育基础饵料,保持透明度在30cm。

4.2.2投放密度

壳长2cm~3cm,放养密度为50个/m2~60个/m2。

4.2.3日常管理

4.2.3.1施肥

根据水体肥瘦情况适量施肥。

4.2.3.2温度调控

采用加大流水量或调节水位方式。

4.2.3.3盐度调控

大雨前提高水位。

4.2.3.4清除敌害

筛绢过滤进池海水,及时捞除丝状藻类。

4.2.3.5收获

壳长4cm以上,放干池水,分级收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