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5养老保险网络.ppt

发布:2017-08-09约1.81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 养老保险 一、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险 人口老龄化原因;人类寿命的延长和生育率下降 养老保险的现状及发展 世界养老保险的发展趋势:公共养老保障制度和私营养老保障制度相结合的混合养老制度 公共养老保障制度 不需要直接缴费,低待遇的定额补贴 国家举办的需要缴费的养老保险 世界银行提出的养老保险模式: 1994年,《防止老龄危机》,提出社会养老保障三支柱方案 政府基本养老保险 企业年金 个人自愿性的养老计划安排 2005年,修正后的5支柱方案 非缴费型的零支柱 缴费型并与收入水平挂勾的第一支柱 强制性的第二支柱:个人储蓄账户 自愿型的多种形式的第三支柱 非正规保障形式的第四支柱 二、养老保险制度的内涵 社会养老保险 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保证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需要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三层含义 养老保险是在法定范围内的老年人退出社会劳动生活后才自动发挥作用的一种制度 保险目的是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强制实行,资金来源稳定 养老金的给付条件: 年龄达到了规定的退休年龄 被保险人的资质 养老金待遇标准确定 给付确定制度(DB Defined Benefit Scheme):根据就业年限、工资百分比和一定年度内工资百分比预先建立养老保障待遇计算公式,根据这个已经确定的公式支付养老金。 缴费确定制度(DC Defined Contribution Scheme):为每个法定受益人建立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水平取决于退休时个人账户的积累情况,个人账户积累由缴费和养老资产投资回报构成。 三、中国养老保险制度 新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计划经济时代的养老保险 改革开放后的养老保险:社会化 缴费的社会化改革 从1986年开始,建立劳动合同制工人的退休制度:要求职工个人交纳养老保险费用 1991年,《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养老保险搞社会统筹,即国家、企业、个人共同负担养老保险费用 1995年,《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统账结合, “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 1997年,《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规定了个人账户缴费比例 :11% 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基础养老金来自于社会统筹部分,个人账户养老金来自于个人账户 养老金由企业发放改为社会化发放 社会化发放:将原来由单位发放的养老金转向社会,改为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委托有关银行或邮局代发 1998年,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成立 2008年,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成立: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企业职工、农村养老保险合并在同一机构进行管理 养老保险的空账运作 “老人”:实行新的养老保险前退休的人 “中人”:没有实行新的养老保险前就参加了工作,改革后还没有退休的人 “新人”:实行新养老保险后参加工作的人 2005年,《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逐步作实个人账户 养老保障出现混合化的趋势原因 养老保险的基金筹集模式 现收现付制度(pay-as-you-go system) :以当期社会养老保险缴费或纳税负担当期退休人员养老金支出,无需留出储备金 基金积累制度(完全积累制度fully funded system ):参加养老金计划的社会成员在工作期间,缴纳一部分个人收入给一个集中的基金管理机构,在其退休后得到该基金按照当初的承诺支付的投资回报 部分积累制(Partially-funded system) :本代人的养老支出一部分依靠现在自身的储备,一部分依靠下一代人的供给,既保证当前支付养老保险金的需要,又满足今后增加养老保险开支的需要 降低公共养老金替代率 养老金替代率:养老金相当于工资收入的比率 公共养老金的替代率不能设置太高,才能比较好的维持工作的人和退休的人生活水平的平衡,同时国家也不容易出现支付危机 发展补充养老保险 政府鼓励私营部门举办补充养老保险 政府实行强制性的补充养老保险 政府强制推行新的与收入相关联的公共养老保险计划,作为普遍养老保险的补充 直接通过立法,或间接通过对劳动力市场中各参与者的公共制裁行为,强制要求私人部门建立补充养老保险 *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