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声现象基本概念.doc

发布:2024-04-03约1.67千字共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声现象基本概念

1.声音的发生:a)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b)在研究声音产生的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起到放大音叉振动的作用。

c)声间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

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2.声音的传播:a)声音靠介质传播。

b)真空不能传声。

c)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d)声音传播的形式: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

e)媒介传播速度的大小关系:声音在固体、液体的传播速度比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快;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快。

f)教材40页第1题中的实验结论:1、空气可以传声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3.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4.回声:a?)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b)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因此声音必须被距离

超过17m的障碍物反射回来,人才能听见回声。?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

能使原声加强。

???c)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①响度:a)声音的大小叫响度

b)影响响度的因素:振动物体的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发声体的距离;声音的发

散程度。

c)振幅: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动的振幅;单位是米。

②音调:a)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b)影响音调的因素:振动物体的振动频率。

c)1秒内完成的振动的次数。其单位是赫兹(Hz)。

6.噪声:a)物理学定义为:无规律的振动叫噪声;

b)环保角度定义为:影响我们正常工作、生活、学习的不合适宜的声音

c)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d)噪声标准:安静的住宅区:35~45db;学习环境:40~50db。

7.人耳听声的频率范围:a)20Hz~20000Hz

b)超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

超声波的用途:1)穿透能力:超声诊断仪、金属探伤;

2)破碎能力:杀菌、混合不能混合的液体;

3)促进种子发芽。

c)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

发出次声波的情况有:火山爆发、地震、风暴、

海啸、核爆炸、导弹发射。

8.人耳听不见的声音:a)振幅小b)频率低于20Hz或高于20000Hzc)距离远d)没有传声介质

9.如何改变振动物体的振幅:改变用力的大小;力大振幅大,响度大。力小振幅小,响度小。

10.如何改变振动物体的频率:a)钢尺: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

b)琴弦:弦的长短、粗细、松紧程度。还与弦的材料有关

11.如下图所示,用一把钢尺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请你设计实验方案,分别

说明做法和得出的结论。

(1)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方法:

结论:

(2)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方法:

结论:

答:①方法:把钢尺的一端固定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保持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

不同的力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比较两种情况下振动的幅度与响度的关系。

结论:响度与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振动幅度越小,响度越小

②方法:把钢尺的一端固定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

相同的力拨动钢尺的伸出桌面的一端,比较振动快慢与音调的关系。

结论:音调与振动快慢(或频率)有关。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12.在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中:

a)观察到的现象:随着空气的减少,听到的声音逐渐减弱

b)实验中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推理得出的结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