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心理发展的制约因素.doc

发布:2016-12-22约6.47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导论 心理发展的制约因素问题是心理学基本理论问题之一,几乎成为一切心理学问题的理论起点,在心理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这一问题是否得到合理解决,对心理科学发展关系极大。早期心理学研究往往各执一端,片面强调单一因素的决定作用,出现了“遗传决定论”、“成熟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在本世纪初的心理学中,结构主义重视先天,行为主义重视后天,弗洛伊德主义重视遗传,社会学派重视学习。现代心理学虽然没有片面强调单一因素现象,但不同的研究所得结论迥然相异。美国心理学(克雷奇等)认为制约心理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生长和发展,[1]日本心理学(大桥正夫等)也提出遗传、环境、成熟、学习等类似的因素,[2]瑞士心理学(皮亚杰等)认为影响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成熟、经验、社会传递和平衡,[3]前苏联心理学(彼得罗夫斯基等)提出生活方式决定心理发展的“决定论原则”。[4]总之,国外心理学派别林立,观点各异,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要科学地说明心理发展的制约因素问题,必须进行动态的全面的考察。人类从动物界走来,人比动物高级的主要不在于躯体而在于心理。人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有机体,这种复杂性也只在于人的心理。人从一个自然实体经过社会化而变成社会实体的过程,正是心理的发展过程。心理的发展不是简单的一个或几个制约因素作用的结果,心理的复杂性来自于心理发展过程中制约因素的复杂性。事实上,心理发展的制约因素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必须进行系统分析,弄清影响心理发展的各种条件及其作用机制,区别层次,分清主次。在这个体系中,有来自主体遗传和生理方面的因素,有来自自然环境方面的因素,有来自社会生活方面的因素,有来自主体自身行为方面的因素,也有来自于心理本身的因素。 二、遗传和生理因素 遗传和生理因素指前代遗传以及在此基础上个体生长发育乃至衰老和死亡的整个过程中的一系列生理解剖特点,主要包括遗传素质、成熟与衰老以及异变等因素。现代心理学认为,遗传和生理因素(主要是神经生理方面的特征)是心理现象产生的物质基础,为心理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对心理发展不起决定作用。[5] 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就是父母通过细胞核里的染色体把生物特征传递给下一代。这种生物特征就是遗传素质,包括那些与生俱来的有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解剖生理特征。现代遗传学的研究,为心理学研究遗传和心理的关系及其机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特别是著名的“双生子研究”、[6]“谱系研究”、[7]“血统研究”[8]和“养子研究”,[9]为心理学提供了许多可资参考的材料。优异的声带对发展歌唱能力是一个必要的条件,生来就是色盲的人永远绘不出五彩缤纷的图画,先天愚型儿无论受到怎样好的教育和训练永远达不到正常 成熟指有机体生长发育在某一时期所达到的程度,即该时期的生理解剖特点和水平。按照皮亚杰等人的观点,成熟“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10]成熟既是动态发展过程的概念,也是一个静态指标水平的概念。皮亚杰指的仅仅是后者,这里指的是二者的统一。作为前者,具有不间断的递进的连续性;作为后者,具有表现各时期不同性状和水平的阶段性。遗传是生长发育的潜含内容,成熟是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转化。如果发音器官和言语中枢的生长发育达不到一定的成熟程度,人就不能产生言语表象或进行言语活动。如果大脑皮[11]当然,机体的某一些方面的成熟和另一些方面的衰老也会同时存在于心理发展的同一时期。 三、自然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指来自于自然界或具有自然性质的对个体心理发生影响的方面。对个体心理来说,自然环境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胎儿在母体内的生物环境,二是人出生以后的地理环境。从对个体发生作用的顺序来说,母体环境是人的第一环境,地理环境是人的第二环境,社会环境则是人的第三环境。 母体环境是母亲的机体为人在胎儿时期提供的生物环境,一般称之为“理化环境”。有关研究表明,在母体环境中,营养及温度、药物、幅射等保健方面的因素对胎儿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生作用极大,[12]甚至对出生以后儿童的健康和适应能力的发展有重要影响。[13]如果说遗传基因是生命之源,那么母体环境则是生命之泉,然后才有成熟发展的生命之流。所谓“先天不足”,即指遗传缺陷,也包括母体环境不良。关于个体心理发生的准确时间,目前尚无定论。过去一般认为心理发生在出生以后。有人以感觉的形成为标准,认为心理发生在胎儿六个月的时候。这[14]正是这种发现,使许多学者和准父母们对胎教问题津津乐道。其实,胎教的实质仍然是为胎儿的发展创造一种更有利的母体保健环境。 [15]严寒酷暑能锻炼人的意志品质,风雨交加使人凭添焦躁与愁绪,山清水秀会令人心旷神怡。现代社会的旅游产业如此兴旺发达,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