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分析和总结.docx
土壤学
土壤:是在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五大因子(五大成土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自然体,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的陆地疏松表层。其本质特性是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土壤不间断地、相互协调地提供植物生长全过程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的能力。矿物质的物理性质,光泽和解理
石英:晶体石英:六方柱状晶体,常呈晶簇,晶面为玻璃光泽,硬度为7,常透明。并由于混入各种杂质而常呈紫、黑、玫瑰等色。无色透明的称水晶。
正长石斜长石晶体形状
正长石
斜长石
晶体形状
颜
光硬产
色
泽度状
短、粗柱体,粒状
肉红色为主
解理面有玻璃或珍珠光泽
6.0
酸性岩浆岩
片状、条状或长柱状
灰白色为主
解理面有玻璃或珍珠光泽
6-6.5
基性、中性岩浆岩
白云母和黑云母
云母的最主要特征是一组极完全解理和珍珠光泽。此外,白云母和黑云母区别之处主要是颜色。由于黑云母含有
Fe、Mg,所以变成黑色。
云母容易沿着表面呈薄片状崩解,但白云母化学分解非常困难。在高温多雨化学分解强烈的热带地方,白云母也往往呈细薄片状混杂在土壤中。
黑云母易化学分解,在风化过程中形成的粘土矿物往往是伊利石或混层矿物。
角闪石和辉石
性质种类
晶形
劈开角
颜色
岩石中的特征
角闪石
长柱状
124°
墨绿色
长条状、纤维状、针状,伴生矿物为正长石,
斜长石或辉石。
辉石
短柱状
87°
黑色、墨绿色
晶粒状,伴生矿物为斜长石或角闪石。
方解石(CaCO)
3
方解石呈三向完全解理,白色为主,有时有淡黄色、粉红色等,它的三向解理成菱面体,硬度3。方解石和1:3稀HCl有气泡反应(此可作为野外鉴定矿物的简便方法)。
白云石
晶体常为弯曲的马鞍状、粒状或致密块状,颜色灰白有时微带黄褐等色,玻璃光泽,硬度3.5-4,三组菱面体解理完全。白云石遇稀盐酸反应微弱,其粉末加盐酸起泡沫反应,这是与方解石的重要区别之一。
赤铁矿(FeO)
23
赤铁矿呈半金属光泽,常呈鲕状、豆状等集合体,色赤红,条痕樱红色,无解理。
褐铁矿(2FeO?3HO)
23 2
是一种铁矿,也为半金属泽,常呈钟乳状集合体,表面多孔
磁铁矿(FeO)
34
岩石的三大分类:晶体呈八面体,普通多呈致密粒状、块状的集合体,铁黑色,条痕黑色,半金属光泽,硬度5.5-6,比重4.9-5.2,无解理,具磁性。
岩石的三大分类:
岩浆岩:地壳和上地幔中岩浆流动或喷出地表冷却结晶而成的岩石。
变质岩:先成岩石受地球力和地热作用发生重新排列,结晶增大等变质作用而形成的新一类岩石。沉积岩:岩石在地表经风化、破碎,搬运沉积下来,又经成岩作用而形成的一类新的岩石。
岩浆岩结构、构造 ?
岩浆岩结构、构造 ?
结构:指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和形状,以及矿物间结合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岩石特征结构。强调对矿物颗粒的描述,即微观特征。
结晶程度分为:全晶质;半晶质(显晶质结构隐晶质结构);玻璃质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分为:等粒状;不等粒(斑状)
常见的岩浆岩结构
a、全晶质等粒结构b、隐晶结构c、玻璃质结构d、斑状结构
构造:指组成岩石的矿物及其集合体在空间上的排列、配置、充填方式。是指岩整体的外观特征。强调对矿物集合体的总体描述,即宏观特征。
构造一般可分为a、块状构造b、流纹状构造c、气孔d、杏仁状风化作用
地表的岩石在大气和水的联合作用以及温度变化和生物活动影响下,所发生的一系列崩解和分解作用。风化作用类型
物理风化
指岩石在外力影响下,机械地分裂成碎屑,只改变其大小与外形,而不改变成分的过程。
化学风化
指岩石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引起化学成分的改变,产生新的物质的过程。
包括有(1)溶解作用 (2)水化作用 (3)水解和碳酸化作用(4)氧化作用
生物风化
指岩石中的矿物在生物及其分泌物或有机质分解产物的作用下,进行的机械性破碎和化学分解过程。
生物风化的作用因素是生物及其代谢物发生的风化是物理和化学风化并存。
土壤形成过程中的大小循环学说
地质大循环是一个开放性系统,作用时间长,是大范围的物质循环运动。
小循环:矿质元素 (母质)→生物吸收→生物残体→矿质元素 (母质)
二、土壤形成因素:1.母质: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 2.气候(主要决定着成土过程中水热条件)
生物:是形成土壤的主导因子 4.地形 5.年龄
土壤剖面的形成
土壤剖面的形成
代号:发生层名
O: 枯落物层(未分解和半分解的植物凋落物)A: 腐殖质 又叫表土层(含大量腐殖质)E: 淋溶层
B: 淀积层 又叫心土层(表层物质淋至此层淀积)C: 母质层 (以风化岩石为主)
R: 母岩层 (未风化的坚硬)土壤有机质的来源
1植物残体2动物、微生物残体3动物、植物、微生物的排泄物和分泌物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