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保证要点.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保证 归巧娣 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保证环节 分析前质量控制 分析前质量控制 患者准备 标本采集 标本运送和保存 患者准备 作好解释工作?、争取配合。 避免饮食、药物等的影响。 告知正确留取方法及注意事项。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无菌操作,防止污染 采集时间最好是病程早期、急性期或症状典型时,且在使用抗菌药物前 采集足够量标本 容器:无菌、带盖密闭容器 每份标本都应有标记 标本运送和保存注意事项 运送:置于防漏、密封的运送箱内。 运送时间:不能超过2小时;厌氧菌标本量少应在15 - 30 min 内送达。对温度敏感的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标本应立即送检,注意保温。 标本保存条件:一般4℃保存不能超过24小时;厌氧菌在厌氧环境条件下,25 ℃ 可以保存20-24 h。脑脊液、生殖道、眼睛、内耳标本应立即送检,不可冷藏, 25 ℃ 保存。 血液标本的采集指征 1)发热(≥38℃)或低温(≤36℃) 2)寒战 3)白细胞增多(大于10×109/L,特别有”核左移”)。 4)粒细胞减少(小于1×109/L)。 5)血小板减少。 6)皮肤粘膜出血。 7)昏迷。 8)多器官衰竭。 9)血压降低。 10) 呼吸加快。 血液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采血时机:最好在抗菌治疗前 ,以寒战和发热前1小时为宜。 采血部位:多部位,通常在两前臂 采血数量:24小时采集2-3套(1需氧+1厌氧=1套) 采血量:一定要足够,成人每瓶10ml,儿童每瓶1-3ml。 Effect of Volume 血量的影响 血液标本的采集需注意的问题 采血间隔:一般采血后2-5d不需重复采血,但有例外(如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 )。 采血部位皮肤消毒:推荐使用碘酊、次氯酸和洗必泰或碘伏。消毒剂需要有足够的作用时间以保证消毒效果(碘酊和洗必泰作用30s;碘伏作用1.5~2min)。 下呼吸道标本 采集方法 自然咳痰:清晨、清水漱口3次后,用力深咳痰液。 气管穿刺法:仅用于昏迷患者 纤维支气管镜抽吸: 胃液抽取法: 采集次数 尿标本采集指征 1)有典型的尿道刺激征状 2)肉眼脓尿或血尿 3)尿常规检查表现为白细胞或亚硝酸盐阳性 4)不明原因的发热,无其他局部症状 5)留置导尿管超过48h 的患者出现发热 6)泌尿系统疾病手术前。 尿液标本的采集需注意的问题 采集时间:抗菌药物之前或停用抗菌药 5d之后;尿液在膀胱内应停留 6~8h以上 ,一般要求晨尿 采集方法: 清洁排尿法:清洁中段尿 导尿: 膀胱穿刺法: 肾盂尿采集法: 粪便标本的采集 采集时间:急性腹泻期及未使用抗生素之前 采集方法:自然排便和肛拭子 取材部位:挑取脓血、黏液部分。 不能用棉棒、卫生纸留取 胸腹水等无菌体液标本的采集 采集方式:无菌穿刺采集,立即送检。 标本运送:立即送检,脑脊液应35℃保温立即送检或床边接种。 第一管病原学检验,第二管化学免疫学,第三管理学细胞学检验 脓液标本的采集 开放脓肿:用无菌盐水或70%乙醇擦去表面渗出物,用拭子深入溃疡基地部或边缘部采集。 闭锁脓肿:用注射器抽取,刺入无菌橡皮塞中送检。 分析中质量控制 分析中质量控制 室内质控 标本处理流程 室内质控 培养基 试剂 染液 鉴定系统 药敏 仪器设备 培养基质量控制 肉眼检查 无菌试验 生长试验 生长抑制试验(必要时) 常用培养基生长试验 常用培养基生长试验 试剂质量控制 染色液的质量控制 频率 质控菌株 结果判读 设备质量控制 设备运行监控、设备维护保养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 培训操作人员 设备定期校准 纸片扩散法药物敏感试验质量控制 频率 质控菌株 结果判读 频率 质控菌株及结果判读 标本处理流程 查对 标本合格判断 选择合适培养基 选择适合的培养条件 病原菌判断 鉴定 标本拒收: 申请单(或条形码)与相关标本未同时送达检验科; 申请单标本种类与送检标本不符; 申请单病人信息不完整或不清晰; 样本上无病患标签(或条形码)或与检验申请单不符合。 样本以不适当的温度、运送培养基及容器运送。 样本的量不足、已被防腐剂固定和运送时间过长。 样本外漏、容器破损及明显受污染的样本。 痰标本涂片为不合格标本。 尿液标本培养,标本量太少(少于10ml)。 粪标本培养,放置时间过长,已干。 。。。。。。。 拒收登记制度 染色的意义 有助于正确鉴别标本来源和性质,排除污染,确定感染 有助于判断机体某些系统微生态是否平衡 有助于对病原菌的判断 有助于提高标本阳性检出率 有利于临床早诊断?早治疗 合格标本评价合格痰标本:白细胞≥ 25/LP,鳞状上皮细胞≤ 10/LP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选择 根据标本来源和可能存在的致病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