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教学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pptx

发布:2025-01-19约3.58千字共2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课程标准:了解古代交通的建设及主要交通工具;认识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对促进交通进步的作用。

背景:①原始人在自然界中习惯性的足迹就成了“路”。②人类转向定居生活后,以住地为中心的交通进一步发展。③生产的发展推动了人工道路的铺设。发展:①步行道路②驼运道路③马车道路典型代表:①罗马帝国的道路②中国古代的道路壹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陆交通一、陆路交通

1.罗马帝国的道路罗马帝国的道路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况。虽然常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也许“条条大路出罗马”更为贴切。在罗马大道中,起于首都罗马的一共12条,它们北至北海,南至撒哈拉沙漠,西至大西洋,东至幼发拉底河,延伸到了罗马帝国的每个角落。道路本身并非罗马人的发明,然而它的网络化,而且是实行日常养护的网络化,却完全由罗马人独创。罗马干道中最著名的是公元前312年开工修建的阿皮亚大道。阿皮亚大道,意思是“阿庇乌斯的大道”,是由时任财务官阿庇乌斯拟订方案,以他的名字命名。到了6世纪,一位拜占庭帝国的高官面对过了800年仍然保存完好的阿皮亚大道惊叹不已。

古罗马的道路每隔一段距离就设有一个里程碑,一般设置在比较醒目的地方。碑身上有用拉丁文或希腊文刻写的碑文,上面记载着道路的名称,道路归属于哪个城市管辖,该城与罗马城之间的距离,沿路将要到达下一个城市的名称和距离,还有道路的创立者或修建者的名字,目前保留下来的里程碑约有4000多个。除了里程碑外,道路两旁还会有一些界碑或木制标牌,给行人们提供了沿途的各种信息。最初,罗马的道路建设主要用于满足军事征服的需要,之后也成为了服务于政治统治和经济贸易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而对于生活在当时的普通民众来说,便捷的道路系统则极大地方便了他们的日常生活。

2.中国古代的道路甲骨文和金文中的“车”字殷墟遗址的车马坑和道路车辙遗迹(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汉书·贾山传》

列举秦、汉、唐、元修建交通道路的表现。修筑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古代中国秦朝汉朝唐朝元朝丝绸之路成为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在全国遍设驿站,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通向全国乃至境外的驿路交通网。

结合材料,说出秦朝全国性道路网的作用。在建立起大一统帝国后,秦始皇继续开疆拓土,他派兵北击匈奴、攻打岭南(今两广一带)、打通西南夷。然后在新占领的地区设立郡、县等行政机构,如在北边设九原郡,在岭南设桂林、象郡、南海三郡。为加强对各地的控制,他还命令修筑直道、驰道,建立起以咸阳为中心的水路交通网。便利的交通,不仅有利于传达政令、调遣军队,还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积极:①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②有利于各地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③便利了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消极:加重徭役负担,激化社会矛盾。

二水路交通1.古代中国的运河古代中国京杭大运河全长近1800千米,为世界之最。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中国南方和北方。开凿连接湘水和离水的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春秋时期,吴国在扬州附近开凿了邗沟。春秋时期秦朝隋朝元代壹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陆交通

结合材料,说出交通发展的表现?唐代中叶以后,海上丝路取代陆上丝路而成为中西交通的主要通道。……唐代海上丝路的繁荣与广州的极盛,是与中国安定团结的统一局面的出现,经济的发展,东西方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密切相关的……隋代开辟的沟通南北的的大运河成为唐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唐代又不断完善驿道设施,广州与长安相距数千里,快马3日可达,尤其是开元四年凿辟大庚岭道,把控粤赣咽喉的险峻山路,整治成浩浩荡荡的坦途,使运河的南北大通道经赣江、北江而南伸至广州,大大缩短了丝绸之路的启发港广州与内地联系的路程。——叶显恩《海上丝绸之路与广州》海上丝路与陆上丝路的繁荣;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不断完善驿道设施和管理制度;南方道路得到进一步开拓。

2.古代欧洲的运河列举欧洲运河概况。①17世纪开通的法国米迪运河,是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新通道,是欧洲历史最悠久且目前仍在通航的运河之一。②17世纪荷兰阿姆斯特丹建立的运河系统,是荷兰经济和文化繁荣的重要体现。

一、对海洋的探索古代中国的探索古代世界其他地区的探索已经初步形成东、南两条航线。中国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的进步,使海船能够持续航行。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船队航行至东南亚、印度、波斯湾、阿拉伯半岛、红海和东非沿岸等地。西汉宋元明朝影响:1.加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