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臂指数的临床意义.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小结 ABI的测量技术: 1.无创伤技术。 2.与创伤的导管检查结果高度一致。 3.成本低,方法简便易行,重复性好。 4.可对严重程度分级,并且严重程度与预后相关性好。 踝臂指数的临床意义 目录 外周动脉疾病 1 踝臂指数的测量方法 2 踝臂指数的分析 3 踝臂指数的临床意义 4 外周动脉疾病 ACC/AHA(2006年) 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患者,其未来心肌梗死的危险增加4倍,脑卒中的危险增加2?3倍。 以下是主要针对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讨论的一些观点。 ACC: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美国心脏病学会 AHA: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美国心脏病协会 外周动脉疾病 1.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常见于以下人群: ①65岁以上老年人; ②糖尿病患者 ③血脂异常患者; ④高血压患者; ⑤已患有冠心病或脑卒中的患者。 外周动脉疾病 2.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中有明显间歇跛行症状者仅占少数,大多数患者无症状。 3.无论有无症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对患者远期存活率同样有不良影响,10年存活率50%左右。真正需截肢者不多,而显着增高心肌梗死的风险,可谓病在腿上, 险在心上。 外周动脉疾病 4.及早发现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5.鉴于大多数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无临床症状,我们不可仅关注少数有间歇跛行的患者,或等待出现症状时,再干预。而应采取对上述五类髙危人群的筛査策略。 外周动脉疾病 6.筛査的主要手段是检测踝臂动脉指数(ABI)。 同时,应注意评价检出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综合危险因素(血压、血脂、血糖),进行综合干预和系统随诊。 ABI: Ankle Brachial Index 踝臂指数的测量方法 患者仰卧休息10分钟后,通过测量双上肢动脉和双侧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的收缩压即可测得ABI。应用与患者小腿(临近踝部)大小合适的血压袖带和便携式5MHz或10 MHz手持多普勒仪测量踝部的收缩压。 踝臂指数的测量方法 左臂收缩压 右臂收缩压 左踝收缩压 右踝收缩压 DP DP PT PT 右ABI 较高的右踝压力 较高的上臂压力 左ABI 较高的左踝压力 较高的上臂压力 DP:Dorsal pedis 足背动脉 PT: Post Tibial 胫后动脉 踝臂指数的分析 1.3 1.00-1.29 0.91-0.99 0.41-0.90 0.00-0.40 ABI值 动脉僵硬 正常 临界值(可疑) 轻到中度下肢动脉疾病 严重外周动脉疾病 踝臂指数的临床意义 Fiegelson等选用ABI阈值0.80,同血管造影相比,ABI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和99%。 研究证实,ABI的阳性预测率为90% ,阴性预测率为99% ,总的准确率为98%。 踝臂指数的临床意义 Hooi等的一项7年大样本随访研究显示:在校正了其它危险因素的影响后,ABI异常不仅与非致死性的心、脑血管事件显著相关,而且是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的预测因子。 踝臂指数的临床意义 Sikkink等对下肢动脉疾病患者发病率、病死率和ABI关系的研究发现,静息ABI值低于0.50的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为63%,ABI值在0.50?0.69的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为71%,ABI值为在0.70?0.89的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为91%。 踝臂指数的临床意义 因此,ABI本身能很好的预测下肢动脉疾病患者的5年生存率。 尽管越来越多的医师应用更先进的血管诊断方法(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血管顺应性和动脉双功超声),但丰富的流行病学资料证实ABI为预测未来心血管及下肢血管缺血事件的强有力的工具。 踝臂指数的临床意义 髂股动脉严重狭窄或完全闭塞的患者如果有足够的侧支循环,静息ABI值可能正常。因此对于症状强烈提示下肢动脉疾病的患者,正常或高ABI值不能排除诊断,应该选择其它诊断检查(如趾臂指数、多普勒频谱分析、脉搏容积记录、运动ABI试验或双功超声)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