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程标准到备课.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从课程标准到备课
美国课程专家古德莱德认为,课程具有五个不同的层面:理想课程、文本课程、理解课程、实施的课程与经验课程。
理想课程属于专家设想的、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国家义务教育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体现的课程就是这个层面。而文本课程是理想课程的具体体现,课程标准就是其表现形式。教科书属于典型的理解课程层面,不同版本的教科书不仅须要达到课程标准的规定,而且要在自觉不自觉中比较清晰地反映出编者的教育理念、信仰和观点。要从理想课程转变成学生的经验课程,落实在学生真切的发展上,这首先取决于课程标准、教材是否编得好,其次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是否够高,能否很好地领悟文本,再次取决于学校教学的条件以及教师怎么教,最后还取决于学生的素质,而学生的素质又取决于社会文明的发展程度,取决于家庭及所在社区的文化水准。只有当我们所有的教育追求和努力真正变成学生的生命经历和体验时,我们良好的教育理想才不是“画饼”,因为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经验背景出发,我们的追求才有了一个正确的起点。
正如前文分析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实施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等,同时提供了典型案例,便于使用者(教师、教材编写人员、教育管理者等)准确理解标准,减少课程标准在实施过程中的落差。而备课正是为了减缓从作为文本课程的课程标准到实施课程的课堂教学之间的落差与衰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