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植物分类和生药的鉴定.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五)木类生药 1.木类生药的组织构造 ☆ 横切面:年轮、木射线的宽度、密度,导管 与木薄壁细胞的比例及分布类型, 导管和木纤维的形状、直径等。 生 药 的 鉴 定 ☆ 切向切面:木射线的宽度、高度及细胞的列数 生 药 的 鉴 定 ☆ 径向切面:木射线的高度、长度及细胞类型, 木射线在径向纵切面呈横带状,与 轴向的导管、木纤维、木薄壁细胞 相垂直;导管的类型,导管分子的 长短、直径及有无侵填体,木纤维 的类型及大小、壁厚度、纹孔等。 横切面 径向切面 切向切面 导管 管胞 射线 2.木类粉末生药的观察 以导管、韧皮纤维、纤维细胞、木薄壁细胞的形态特征、以及细胞后含物为主要鉴别点。 生 药 的 鉴 定 (六)叶类生药 1.叶类生药的组织构造 通常作横切片观察表皮、叶肉及叶脉的组织构造,要注意上、下表皮的区分,以及各部位细胞的形状、大小、外壁、气孔、角质层厚度,以及有无内含物,特别是毛茸的类型及其特征。 2.叶的表面制片 主要观察表皮细胞、气孔及各种毛茸的全形。 毛茸为叶类生药的重要鉴别特征,注意观察非腺毛、腺毛。 生 药 的 鉴 定 (七)果实、种子类生药 1.组织构造特征 果实主要由果皮和种子所构成,注意区分果皮的外、中、内三层以及种皮。 2.粉末特征 主要观察外果皮细胞的形状、角质层纹理及有无毛茸等。 糊粉粒为种子类生药的重要鉴别特征。 生 药 的 鉴 定 第五节 生药的理化鉴定 理化鉴定的样品:一般是用少量的生药粗粉、 切片、浸出液或经初步提取分离后进行分析。 生 药 的 鉴 定 一、生药的理化鉴定的定义 是利用某些物理的、化学的或仪器分析方 法,对生药中所含有效成分或主要成分进行定 性和定量分析,以鉴定其真伪和品质优劣程度 的一种方法。 二、理化鉴定方法 (一)物理常数 相对密度、旋光度、折光率、硬度、黏稠度、 沸点、凝固点、熔点等。 生 药 的 鉴 定 对挥发油、油脂类、液体类生药和加工品类生药的真实性和纯度的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一般理化鉴别 1.呈色反应 2.沉淀反应 3.泡沫反应和溶血指数的测定 利用皂苷的水溶液振摇后能产生持久性的泡沫和溶解红细胞的性质,可测定含皂苷类成分生药的泡沫指数或溶血指数作为质量指标。 生 药 的 鉴 定 4. 微量升华 利用生药中含有的某些化学成分在一定温度下能升华的性质,获得升华物观察其形状、颜色及化学反应作为鉴别特征。 如大黄粉末升华物有黄色针状(低温时)、树枝状和羽状(高温时)结晶,在结晶上加碱液则呈红色,可进一步确证其为蒽醌类成分。 薄荷的升华物为无色针簇状结晶(薄荷脑)。 生 药 的 鉴 定 5.显微化学反应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生药与某些化学试液产 生的沉淀或结晶。 6.荧光分析 利用生药中所含的某些化学成分,在紫外光 或自然光下能产生一定颜色的荧光进行鉴别。 eg.黄连横切面在紫外灯下,显金黄色,木质部尤为明显。 生 药 的 鉴 定 黄连粉末滴加稀盐酸,可见针簇状小檗碱 盐结晶析出;或滴加30%硝酸,可见针状小檗 碱硝酸盐结晶析出。 (三)、分光光度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主要依据光谱中的一些特征数据,如最大(小)吸收波长、肩峰、吸光系数、吸光度比值等。 2. 可见分光光度法: 在可见光区400 ~ 760nm,比较颜色深度以确定含量的方法。 生 药 的 鉴 定 3. 红外分光光度法: 与紫外相比,特征吸收峰多,定性专署性强,需用试样量少,快速简便等。 定量测定时,红外可供选择的波长较多,但操作麻烦,准确度差,所以一般用紫外。 4.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专属性强,检测灵敏度高,测定快速,是目前用于测定中药和中药制剂中微量元素的最常用方法之一。 生 药 的 鉴 定 -OH -NH-C=O (四)色谱法 1.薄层色谱法(TLC) 生 药 的 鉴 定 2. 气相色谱法(GC) 适用于含挥发油及其它挥发性组分的中 药材及其制剂。 当归药材挥发性成分GC-MS色谱图 3.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