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试题(标准答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复习卷(练习卷)
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一、单选题
1、孔子“因材施教”的哲学依据是:( C )
A 唯心主义哲学 B 普遍联系的哲学
C 一切从实际出发 D、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2、“一叶知秋”是运用( C )的结果。
A、发散思维 B、原点思维 C、联动思维 D、逆向思维
3、“窥一斑而知全豹是( B )的例子。
A、发散思维 B、联动思维 C、原点思维 D、逆向思维
4、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D )。
A、历史事件有重复性
B、历史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不可重复的
C、历史现象是独一无二的
D、历史必然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5、我们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确立目标、开展行动,都需要明确( C )所在。
A、国家利益 B、集体利益
C、自己的利益 D、他人的利益
6、关于个人理想错误的是( A )。
A、有主观性 B、有个体差异性
C、有实现可能性 D、有超越性
7、人的本质是( D )
A、人的自然属性即食欲、情欲、求生欲 B、自私就是人的本质
C、追求自由 D、社会关系的总和
8、不少农民“跟风种地”,去年市场什么品种走俏,今年就种什么品种,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跟风种地”的失败,从哲学上看,是因为他们没有:( A ) A.从变化发展着的实际出发?? B.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C.坚持一分为二的原则??? D.坚持普遍联系的原则9、意识的能动作用突出表现在意识能够:( B ) A.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指导人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 C.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从而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D.对物质起决定作用10、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孙来燕9月16日做客中国政府网时表示,”嫦娥一号”已经进入到西昌卫星发射场,预计于10月中下旬发射升空。人类能够发射探月卫星,说明了:( B ) ①规律是客观的? ②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④人们可以摆脱规律的束缚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11、2007年9月13日,国家预防腐败局成立新闻发布会暨揭牌仪式在监察部举行。事实证明,加大预防,防患于未然,无疑是成本较低、效果更好的反腐败措施。成立国家预防腐败局,就是有效开展预防腐败工作的需要。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C ) A.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B.只要推出新举措,就能彻底解决腐败问题
C.要把握事物间的因果联系,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D.国家相关部门认真行使国家职能有利于反腐败工作取得实效12、老子的“小国寡民”的构想,是幻想人民永远定居在一个闭塞的小天地里,过着“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生活。这一构想与陶园明的“世外桃园”都不可能实现,是因为:( B ) A.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是永恒不变的 D.事物的矛盾是相互转化的13、关于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说法错误的是( C ): ①以事物出现时间的先后为判断标准??
②以事物力量的强弱为标准?
③看事物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④从事物的名称、旗号去判断 A.③??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14、“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夜半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描写乡村夜景的名句。写景状物最重要的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否则就会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这说明:( B ) A.矛盾特殊性是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外在原因 B.正确地认识事物离不开对事物矛盾特殊性的分析 C.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客观联系建立新的主观联系 D.成功地改造世界就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5、在雅典举行的第28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