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课时训练7化学能与热能基础夯实1.中国新一代.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6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课时训练7 化学能与热能
基础夯实
1.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七号”,已于2016年6月25日首飞。火箭所需要的巨大能量由特制的燃料来提供,有关燃料燃烧过程中的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所有的燃烧过程均是放热的
B.需要点燃才能发生的燃烧过程是吸热的
C.所有燃料在燃烧过程中均会发生化学键的断裂
D.燃烧后产物的总能量一定小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解析:燃烧都是放热反应,与是否需要点燃无关。产物的总能量一定小于反应物的总能量;燃烧是化学变化,一定会发生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答案:B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与硫在加热条件下才能发生反应,所以该反应属于吸热反应
B.含等物质的量溶质的HNO3、H2SO4溶液分别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释放的热量相等
C.分解反应都是吸热反应,化合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D.合成氨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N2与其他物质的反应也是放热反应
解析:A项,Fe与S虽然需在加热条件下才能反应,但该反应是放热反应。B项,虽然HNO3、H2SO4的物质的量相等时,H2SO4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大于HNO3,但由于NaOH是少量的,所以两种酸溶液中H+均未完全反应,所以两个反应放出的热量相等。C项,分解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如H2O2的分解反应就是放热反应,化合反应也不一定是放热反应,如CO2与C的反应就是吸热反应。D项,与N2反应的物质不同,反应的能量变化也不同,所以不能根据合成氨的反应来类推其他与N2相关的反应。
答案:B
3.冬天用煤炉取暖时要预防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一氧化碳的产生主要是因为煤炉中发生了以下反应:CO2+C2CO,试分析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C在O2充足时,发生的反应主要是放热反应
B.煤燃烧时吹入的氧气越多越好
C.CO2+C2CO这一反应属于吸热反应
D.煤燃烧时,反应物自身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所以放出热量
解析:氧气过多时会带走一部分热量,故B项错误。
答案:B
4.如图是某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该图可以表示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C.该反应先发生物质变化后发生能量变化
D.断开反应物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化学键放出的能量
解析:从图示看,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反应放热,A项错误;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为吸热反应,B项错误;该反应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同时发生,C项错误。
答案:D
5.导学图所示,把试管小心地放入盛有(20 ℃)碳酸饮料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入几小块铝片,再用滴管滴加5 mL 浓NaOH溶液于试管中。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3)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由实验推知,反应所得溶液和氢气的总能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铝片和NaOH溶液的总能量。?
解析:金属与酸或碱溶液的反应是放热反应,铝与碱液的反应放热尤为显著,放出的热量使烧杯中饮料的温度升高,使CO2的溶解度减小。根据反应的热效应与化学键的关系可知,放热反应生成物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答案:(1)铝片上有大量气泡产生,铝片逐渐溶解;烧杯内液体放出气泡变快
(2)铝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气,且反应放热,碳酸饮料中CO2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O2从饮料中逸出变快
(3)2Al+2OH-+2H2O2Al+3H2↑
(4)小于
6.在人类生产、生活对能量的需求日益增长的今天,研究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对合理利用常规能源和开发新能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请完成下列问题:
(1)人类利用能源分为三个阶段,即 、 、 。?
(2)矿物能源是现代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目前,全球仍主要处于化石能源时期。下列不属于化石能源的是 。(填序号,下同)?
A.石油 B.煤
C.天然气 D.生物质能
(3)下列对能源的看法合理的是 。?
A.化石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只会越用越少
B.生物质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有广泛的前景
C.太阳能、氢能、核能、地热能都属于新能源
D.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匮乏、环境承载能力较弱,因此要建设节约型社会
解析:人类利用能源的三个阶段在教材中有介绍;生物质能不属于化石能源。
答案:(1)柴草时期 化石能源时期 多能源结构时期 (2)D (3)ABCD
能力提升
1.已知H+ClHCl并放出a kJ的热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