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肠病—病例分享.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病例分享——
缺血性肠病
病历摘要基本资料: 患者女性,71岁,退休。 2011年6月21第一次于我院就诊。 主诉:间断腹痛6天,伴恶心、呕吐1天。
病历摘要 现病史:入院前6天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疼痛,呈阵发性钝痛,伴纳差,进食后可加重,无恶心、呕吐,无腹胀、腹泻,无发热,未治疗,1天前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我院门诊就诊,并给予抑酸、保护胃黏膜、止吐等药物治疗,腹痛稍缓解,恶心、呕吐症状消失,今为进一步诊治遂来院,遂以“腹痛待查”收入我科,发病来,神志清,精神可,饮食稍差,睡眠可,大小便正常。
病历摘要既往史:胃炎4年,一直服用“西咪替丁”治疗,高血压病4年,服用“依那普利”控制血压,血压未监测;发现阵发性房颤2年,未正规治疗,无肝炎、结核、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个人史:生于本地,初中文化,无烟、酒等不良嗜好,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家族史:父母已故,兄弟姐妹身体健康。
体格检查 T 36.9℃ P 69次/分 R 19次/分 Bp 150/80mmHg 神志清,精神差,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无肝掌、蜘蛛痣。心率86次/分,心律绝对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无心包摩擦音。腹平坦,无腹壁静脉曲张,腹部柔软,腹部压痛,上腹部、脐周为重,无反跳痛,腹部无包块。肝脾肋缘下未触及,Murphy氏征阴性,肝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稍弱,双下肢无水肿。 余体格检查未见阳性体征。
初步诊断:(1)腹痛待查: 1.胃炎?2.胆囊炎?3.胰腺炎4.其他?(2)高血压病(3)心律不齐 心房纤颤
辅助检查血常规: WBC 11.23×109/L,RBC 4.93×1012/L, HGB146g/L, PLT 111×109/L,中性细胞比率 79.6%,淋巴细胞比率 14.2%。血液生化:总胆固醇5.66 mmol/L;低密度胆固醇 4.71 mmol/L ;D-二聚体:3.6 mg/L 粪便常规提示潜血弱阳性 。尿常规、凝血四项、血尿淀粉酶均未见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腹部彩超:肝囊肿、胆囊壁欠光滑;肠系膜淋巴结未见明显肿大;腹主动脉内膜毛糙,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斑块形成。胃、肠镜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CT平扫示: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硬化,肠内少量积气。
目前诊断腹痛原因:缺血性肠病可能性大
治疗经过半流质清淡饮食;应用广谱抗生素;积极控制房颤、高血压;应用红花、丹参等活血治疗。
治疗经过 经上述治疗3天后患者症状缓解不明显,粪便常规检查提示持续为潜血阳性,建议患者性腹主动脉CTA检查,患者表示拒绝,遂请普外科会诊,无明显手术指征,倾向于缺血性肠病。遂请心内科会诊指导抗凝治疗,加用抗凝、稳定斑块等药物,并继续应用红花、丹参活血治疗。
治疗经过 经上述治开疗1周后患者腹痛症状逐渐减轻,总疗程14天后患者症状完全消失出院。 诊断明确???
治疗经过 出院后患者分别于2013年4月、2014年5月、2015年4月多次因腹痛为主要症状住院治疗,期间多次查腹部彩超提示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硬化严重,住院给予抗凝、活血治疗后可转,患者始终拒绝行动脉CTA检查。
治疗经过 2017年7月15日,患者因“腹痛、腹泻4天,便血1天”为主诉再次入院。
治疗经过血常规:WBC 13.01×109/L ,N% 87.21 %, RBC 5.56×1012/L HGB 165.00 g/L住院生化:白蛋白33.9 g/L,CRP6.33 mg/L;K 2.91 mmol/L,总胆固醇 6.63 mmol/L;低密度胆固醇 4.91 mmol/L D-二聚体定量 5.9 mg/L 大便潜血阳性。
治疗经过腹主动脉CTA:1.腹主动脉,肠系膜上、下动脉开口处粥样硬化。2.考虑急性弥漫性结肠炎合并腹膜炎,腹水。3.肝囊肿。 4.胆囊壁毛糙。
治疗经过
治疗经过
治疗经过禁食水、静脉营养;应用广谱抗生素;积极控制房颤、高血压;应用常规活血药物、低分子肝素等活血治疗。
治疗经过 3天后患者血便逐渐减少,5天后停用低分子肝素,7天后患者症状基本完全消失。复查CT
最终诊断 缺血性肠病 慢性肠系膜缺血 (chronic mesenteric ischemia,CMI) 缺血性结肠炎 (ischemic colitis,IC)
讨论缺血性肠病 (ischemic bowel disease):是一组因小肠、结肠血液供应不足导致的不同程度的肠壁局部组织坏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