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装配工艺过程设计80544.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解:①按完全互换法求组成环平均公差 TavA=T0/(m-1)=0.06/3=0.02 公差小不经济用修配法 ②选择修配环 刮修方便,选A2、 A3合并成为修配环 ③按经济精度定组成环公差及A1偏差 A1、 A23用镗模加工, T1 =T23 = 0.1, A1= 202± 0.05 A23 = 46+156 = 202 A1 A23 A0 ④确定修配环偏差 修配环 A23为增环,刮修A23→ A0减小 A0 ′ min ≥A0min A23min - A1max=0 A23min =A1max=202.05 A23max = A23min+T23=202.15 A23 = 202+0.15 +0.05 例:车床装配前后轴线等高, A0=0+0.06, A1=202,A2= 46, A3=156,试确定修配环及尺寸公差。 0 ⑤确定实际修配环偏差 取最小刮研量为0.15, A23 ′ = 202+0.15+ 0.15=202 +0.30 最大刮量Zmax= A0 ′max -A0max= 202.30-201.95-0.06=0.29 实际上正好刮到最大尺寸是很少的修刮量会稍大于0.29 +0.05 +0.20 A1 A2 A0 当修配环为减环时,随着修刮使封闭 环实际尺寸变大,应使 A0 ′ max ≤A0max 修配的方法: 1)单件修配法 在多环装配尺寸链中,选定某一固定的零件做修配件(补偿环)。生产中应用最广。 2)合并加工修配法 将两个或更多的零件合并在一起再进行加工修配,合并后的尺寸看作一个组成环。多用在单件小批生产中。 3)自身加工修配法 装配精度要求较高,单纯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可能无法加工,又不易选择适当的修配件时采用,俗称“自干自”。 装配精度要求较高,环数又较多时,除了用修配法外,还可以用调整装配法。效率比修整法高。 原理与修配法基本相同,除调整环外,各组成环均按经济精度加工,造成封闭环过大的累积误差通过调节调整件的尺寸或位置,达到装配精度要求。这就是调整装配法。所选择的环为调整环。 分固定调整法、可动调整法、误差抵消调整法三种。 四、调整装配法 1.固定调整法 在装配尺寸链中,选择某一零件为调整件,根据各组成环形成累积误差的大小来更换不同尺寸的调整件,以保证装配精度的要求,这种方法就是固定调整法。 常用的调整件有:轴套、垫片、垫圈。 例: A0=0+0.20,A1=115,A2=8.5, A3=95,A4=2.5,A5=9,以固定 调整法解各组成环偏差,求调整 环的分组数和调整环尺寸系列。 +0.05 解:1)建立装配尺寸链; 2)选择A5为调整环; 3)确定各组成环公差及偏差; T2=T3= 0.10 ,T4=0.12 ,T5=0.03 按入体原则分公差, A1为协调环 A1偏差按尺寸链计算确定 EIA0=EIA1-ESA2-ESA3-ESA4 -ESA5 0.05= EIA1-0-0-0-0 T1=0.15 ESA1=0.20 4)确定调整范围δ; 实测空隙A,包含A5和A0, A为尺寸链中的封闭环 Amax= A1max-A2min-A3min-A4min =115.2-(8.5-0.1)-(95-0.1)-(2.5-0.12) =9.52 Amin= A1min-A2max-A3max-A4max =115.05-8.5-95-2.5=9.05 δ= Amax-Amin=9.52-9.05=0.47 A1 A2 A3 A4 A 5)确定调整环的分组数 i 因δ >T0 ,应将调整环分组 在对应组尺寸链中,实测间隙A、 调整环A5为组成环,A0为封闭环 T0= Δ+T 5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