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重新想象中国 新世纪文学的新空间.pdf

发布:2017-10-14约1.3万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1/2·文艺争鸣·新世纪文学研究 新世纪文学研究 重新想象中国: 新世纪文学的新空间 张颐武 一 学所呈现的形态,一种在历史和空间之中所展现的 新的此时此地的文学的多重的运作和展开。其实也 2 1世纪已经过去十年,中国文学和中国社会一 是我们从理解我们的当下开始,通过对于历史的“回 样,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十年的时光意味着一代人 溯”和对于空间的“展开”来观察我们自身的文学存 的成长,而和十年前相比,文学的形象和格局所发生 在的方式。 的变化的深刻性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因为它不 在这个新世纪将要到来时,有两个似乎具有象 仅仅是常规性的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产生的文学的新 征性的事件值得我们高度关切:一是在1998年,以南 的发展和变化,而是在从文学的媒介和载体到文学 京的朱文、韩东等人为中心的一群主要以“70后”为 的整个结构的异常深刻的变化。一方面,中国文学 中心的小说家们进行了一次饶有兴味的活动,题为 随着全球化和市场化的发展和中国的高速的发展而 “断裂”。这似乎是一次当时正在崛起的青年作家的 出现了诸多新的形态和新的表达;另一方面,文学的 集中的展示,也是一次类似行为艺术的表演。它的 媒介的和载体的变化根本上改变了原有的单一的以 整个活动时向73位作家发出了问卷,回答的有55人。 纸质出版为中心的文学。中国文学的想象力正在经 这些作家都以一种对于文学规范和传统带有挑衅意 历一个前所未有的重塑的时代。过去一直引导和支 味的回答,言辞激烈地质疑了既存的文学秩序。朱 撑我们的文学想象力的“新文学”的一套观念和价值 文谈及这一活动的意义时直接点明:“我的问题是针 已经在新的格局下成为了历史。而八十年代的“新 对性的,针对现存的文学秩序的各个方面以及有关 时期”和九十年代的“后新时期”也已经成为遥远的 象征符号。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将明确一代作家 () 故事,当年曾经主导过我们的文化的一代人已经渐 1 的基本立场和形象。” 如对于鲁迅,对于茅盾文学 渐开始成为舞台的背景,而“新世纪文学”则以我们 奖和鲁迅文学奖,对于上几代作家的影响力等等都 我们当年难以想象的形态在展开自己。十年前我们 有不少负面的回答,这一事件在当时有相当大的影 觉得大有希望的现在已经凋零,而一些曾经以为是 响,被认为是新的一代作家崛起的标志。但到了2000 转瞬即逝的现象却一直持续到今天。岁月让我们已 年,《断裂》作为书籍出版的时候,情况似乎已经发生 经走了很远,但历史却将我们带到了新的空间之中。 了改变,激烈的挑战的姿态并没有在后来的创作活 我们可以说,我们拥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的“当代 动中转化为文学的代际交替。“断裂”所标志的“70 性”,这种所谓“当代性”其实正是指向一种当下的文 后”作家反而在新世纪渐趋沉寂,连朱文本人都放弃 张颐武 ·重新想象中国:新世纪文学的新空间 了小说写作而成为了电影导演,而作为他们中的中 了第三届“新概念作文比赛”的一等奖,第二年他再 心人物和长者的韩东的写作也没有延续九十年代的 度获得了一等奖。2003年1月,他出版了《幻城》,从 势头。许多人都认为“断裂”标志了新的开端,却出 此奠定了他的地位。而这两个年轻人变成了在近十 乎预料地成了九十年代结束的标志。今天的文学令 年的成为潮流的“青春文学”的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人惊异地不再出现“断裂”式的宣言和行动,而是一 他们的不同的走向似乎也影响整个“80后”和“90后” 种新的以相对稳定的市场格局和运行方式为基础的 的文化走向。1999年10月,当时在日本的我,接到了 新的形态。这里不再有“断裂”,而是一种并无轰动 一位书业朋友的电话,他希望我为一部网络小说写 效应的平常状态。 序,这部书就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