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教案.doc

发布:2020-08-01约5.26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姓名 王秀英 单位 大坞中学 E-mail 课时课题:第六单元第一章第五节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 2013 年 4 月 2 日,星期 二 ,第 4 节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 1 \* GB3 ①分析生态系统的调节方式;(重点) = 2 \* GB3 ②阐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是有限的;(难点) 2. 能力目标 = 1 \* GB3 ①培养学生收集、分析资料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 2 \* GB3 ②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社会等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到生活中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1 \* GB3 ①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尊重生态自身规律; = 2 \* GB3 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本节分为两个部分,从生态系统的调节方式和调节能力两个方面进一步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特点。为了使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调节方式,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分析讨论驼鹿与狼的数量变化曲线,认识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结构,在这个结构中各个成分在不断发展变化,来维持着动态平衡。 在“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这部分内容中,通过课件出示实例,理解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同时通过展示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学生课前结合助学进行预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 5分钟 教师通过课件呈现对上节课学过的主要知识的提问 学生回忆、看书等,要给出准确、规范的答案,必要的要进行板演。 将复习旧知常态化,从而强化知识的识记和落实。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3分钟 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首先老师要跟大家分享个故事: 在我国遥远的南海上,有一群岛屿——西沙群岛。别看这些岛子小,岛上却生长着青翠的树林,生活着各种昆虫和海鸟。解放军叔叔在这里日夜守卫着祖国的海疆。小岛上生活很艰苦。不要说粮食,就连喝的淡水,种菜的土壤也要从大陆上运去。解放军叔叔不怕困难,在岛上种菜养花,把小岛打扮得像花园一样。为了改善生活条件,他们自力更生,在岛上养了鸡。后来,经过不断地繁殖,鸡群越来越多。只要到林子里转一圈,就可以拾回满满一筐鸡蛋。可是,没过多久,不知为什么这里的老鼠成了灾。由于老鼠的危害,岛上的鸡大量死亡。大白天,一个小时内,二十多只雏鸡就被老鼠咬死;夜里,两、三只大老鼠竟向老母鸡发动了进攻。由于鼠灾,鸡群越来越少。侥幸活下来的鸡干脆躲进树林里,再也不敢出来。“老鼠怕猫,还是请猫帮帮忙吧!”为了消灭老鼠,战士们又把猫带到小岛上。果然,老鼠就被消灭了。可是,战士们在岛上巡逻时,又发现低矮的麻枫桐树下有一堆堆鲣鸟的尸体。经调查,原来是猫作的孽。猫不仅吃老鼠,同时也危害珍贵的鲣鸟。鲣鸟是国际重点保护鸟类。为了不让这群谗猫为非作歹,残害鲣鸟,战士们又养起了狗。狗的嗅觉很灵敏,一发现猫,就扑上去把猫咬死。猫少了,老鼠又再次猖獗起来。狗爱打架,到处汪汪乱叫,搅得小鸟整日不得安宁。驻守海岛的解放军叔叔感到实在无能为力了。 (过渡)看完这个故事,大家有什么感想? 学生读故事思考,进行小组讨论。最后达成共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千万种生物组成了一台十分巧妙的“机器”,各种生物是这台机器的零件,他们互相依赖,互相影响,如果人类不小心无意中触动了机器中的一个零件,就可能带来许多麻烦。 以故事导入,既为学生的探究学习进行了铺垫。又自然而然的引入课题。 引导探究 层层推进 5分钟 (过渡)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同时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始终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那么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保持相对稳定状态的原因是什么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下。 课件出示某岛上驼鹿与狼的数量关系的图片: 问题一:1965——1980年,驼鹿数量与狼的数量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问题二:假设有一年在狼群中出现一种疾病,导致狼大量死亡,随后一年会对鹿群产生什么影响? 学生观察图片,分组讨论,并结合教师的提示和引导,给出答案: 问题一:驼鹿的数量先上升后下降,狼的数量先下降后上升。狼和驼鹿的数量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当驼鹿数量增加时,因为食物丰富,狼的数量相应增加;狼的数量增加又致使驼鹿的数量下降,两者数量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问题二:鹿群的数量将会迅速上升后急剧下降。 指导学生自己去观察图表,发现规律,在老师的引导和提示下小组交流,最后共同得出结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