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龄角色游戏对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混龄角色游戏对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
【摘要】现今独生子女的人性、自私、缺乏沟通能力、不能相互谦让等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老师的重视与思考。我园利用公共区域创设条件,为孩子创造自由交往和游戏的机会,开展了“大带小”的混龄角色游戏活动,让大孩子和小孩子在游戏中充分互动,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通过两年以来的实践,我们确实感受到,混龄角色游戏对促进幼儿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混龄角色游戏 社会性发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在教育建议中也指出“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戏的机会,鼓励他们自主选择、自由结伴开展活动。”“可以经常打破班级的界限,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加不同群体的活动。”
基于对混龄教育和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初步认识,以及对通过开展混龄角色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预期,我园利用二楼、三楼的公共角色游戏区域开展了混龄的角色游戏。首先,我们调整优化了幼儿游戏的时间,创设了适宜的角色游戏区域,投放了适宜的材料,保障了幼儿游戏的时间与空间。其次,从混班到混龄,分层次梯度开展,保障了混龄角色游戏的有效实施。再次,开展了教师观察与指导行为研究,提高教师观察指导能力,成为幼儿游戏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不断的实践、反思、调整、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中,我园混龄角色游戏开展的有声有色。通过混龄角色游戏的开展,我们发现,它有效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一、混龄角色游戏促进幼儿社会认知的发展
幼儿社会认知的发展主要包括社会知觉能力、判断能力的发展。社会认知的基础是对自我、他人、各种人际关系的知觉。 开展混龄角色游戏对幼儿认知发展的作用是建立在认知冲突的基础上。幼儿接触不同年龄、经验、个性和发展水平的同伴时,会发生认知冲突。由于互动双方年龄差距相对较小,认知冲突往往发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因此这种冲突能够促进互动双方认知的发展。
【案例1】要做榜样的图图
图图是中一班的一个小男孩,在与孩子相处了一年多以来,我了解到这个孩子是一个富有想象力,比较有主见,总是尝试能打破“常规“的孩子。他明确地知道一些行为的准则,但是总是试图去”打破“它,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今天,又是开展“大带小“混龄角色游戏的时间了。这次,有一个小班的弟弟主动地走到了图图身边想和他一起游戏,图图也非常高兴地接受了。刚开始他这个小哥哥还有模有样,给弟弟介绍小吃店角色游戏区中投放的新美食”烧烤金针菇“。可是一会,图图就拿起游戏区的各种食材随意摆弄了起来,扔的货架上乱糟糟的。弟弟也好奇地跟着他一起扔。我看见了,就对图图说:”图图,你看看弟弟在做什么呢?他为什么这么做?“图图立马停下了手里的”工作“,还带领弟弟一起把食材收拾摆放好了。可比我平时说教管用多了。
案例中的图图无疑在游戏中意识到了他所做的一切都正在被他的小弟弟观察和模仿,并在通过自己的推测与判断感受到了自己的言行对于小弟弟的行为有着巨大的影响。于是,他就在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朝着更加积极、正面的方向努力。而小家伙呢?他也在游戏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向同伴学习。
蒙台梭利提出:混龄编班模式有利于幼儿社会交往与开展合作。在角色游戏这一自由、自主的游戏情境中向同伴学习比向成人学习更加自然有效,并且不会感到压抑。
除此之外,影响幼儿同伴关系的主要因素是社会行为和社会认知。在与同伴开展游戏的过程中幼儿能逐渐认识、了解到他人的特点及自己在同伴心目中的形象与地位,能学会与同伴发生冲突与矛盾时如何表达自己的正确观点或放弃自己的想法达成妥协,从而提高其社会性技能。
二、混龄角色游戏促进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
混龄角色游戏的开展有效促进了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突出体现在对幼儿个性及交往能力发展的影响上。
幼儿个性发展存在着差异,在游戏中矛盾会随处产生,选择角色问题、分工问题、遵守规则问题等等,因此在游戏过程中要学会协商、让步与合作等亲社会行为。幼儿通过扮演角色承担各种社会职责,体验与角色相适应的社会情感,遵守社会所要求的规则,进而学习各种社会规范、行为准则。在游戏进行中,实现了与别人的沟通,并通过
认知他人的观点来调整自己的行为,逐渐把社会所要求的行为规则内化为自己自觉的行动,并迁移到现实的生活中。
社会交往能力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面,它影响着幼儿的自我认识与社会认知,社会交往能够丰富幼儿的情绪与社会情感体验,还有助于幼儿逐步掌握社会道德规范,形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与同龄交往相比,混龄交往活动减少了角色竞争带给心理、情感的冲击,有利于幼儿认识自身的客观条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