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7章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ppt

发布:2020-02-23约5.21千字共4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过渡过程时间:即从升温开始到进入保温段的时间t1≤100分钟 超调量:即升温过程的温度最大值(TM)与保温值(T0)之差与保温值之比; 静态误差:即当温度进入保温段后的实际温度值(T)与保温值(T0)之差与保温值之比。 温度保温值的变化范围:50~100℃。设保温值为100℃。 2.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 本电阻炉炉温自动控制系统方块图如图7.7所示。 计算机 D/A 变送器1 可控硅 电阻炉 检测 元件 A/D 变送器2 图7.7 电阻炉炉温自动控制系统 控制过程:计算机定时(即采样周期)对炉温进行测量和控制一次,炉内温度是由一铂电阻温度计来进行测量,其信号经放大送到模数转换芯片换算成相应的数字量后,再送入计算机中进行判别和运算,得到应有的电功率数(增量值),经过数模转换芯片转换成模拟量信号,供给可控硅功率调节器进行调节,使其达到炉温变化曲线的要求。 第7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第7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7.1 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原则 对于不同的控制对象,系统设计具体要求是不同的,但设计的基本要求是大体相同的。具体表现在: 1.系统应具有优良的操作性能 操作性能好,包括两个含义,即使用方便和维修容易。硬件和软件设计时都要考虑这个问题。在配置软件时,就应考虑配置什么样的软件才能降低对操作人员专业知识的要求。硬件方面,零部件的配置应便于操作人员维修。 2.通用性好、便于扩充 一个计算机控制系统,一般可以控制多个设备和不同的过程参数,但各个设备和控制对象的要求是不同的,而且控制设备还有更新,控制对象还有增减。系统设计时应考虑能适应各种不同设备和各种不同控制对象,使系统不必大改动就能很快适应新的情况。这就要求系统的通用性要好,能灵活地进行扩充。 3.可靠性高 可靠性高是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最重要的一个基本要求。一旦系统出现故障将造成整个生产过程的混乱,引起严重后果。因此在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时,通常应考虑后援手段,如配备常规控制装置或手动控制装置作后备。通常可直接采用多台计算机组成热备份(备份机与控制机同时工作但不介入控制,一旦主控制机有故障就切换到备份机上)或冷备份(备份机处于待工作状态,一旦主控机有故障就启动备份机投入工作)等工作方式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4.实时性好 工业控制机的实时性,表现在对内部和外部的事件能及时地响应,并做出相应的处理,不丢失信息、不延误操作。 5.设计周期要短,价格要便宜 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迅速,各种新技术和产品不断出现,在满足精度、速度和其它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应缩短设计周期和尽可能采用价格低的元器件,以降低整个控制系统的费用。 7.2 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步骤 1.研究被控对象、确定控制任务 2.确定系统整体方案 (1)确定系统的性质和结构 (2)确定执行机构方案 (3)控制系统总体“黑箱”设计 (4)控制系统层次以及硬件、软件功能划分 在总体方案设计完成后,形成了系统组成的粗线条框图结构、硬件与软件划分等文件,供详细设计使用。以此作为进一步设计的依据。 3.建立数学模型,确定控制算法 4.硬件的设计 (1)确定过程的输入、输出通道及其处理方式 (2)计算机系统选择 (3)过程通道及接口设计 (4)控制台设计 (5)可靠性设计 (6)硬件调试 5.软件的设计 (1) 选择编程语言 ①汇编语言 ②高级语言 ③混合语言 (2) 软件设计步骤 ①问题定义 ②细化设计 ③编制源程序 ④形成可执行代码 ⑤调试 6.系统仿真与调试 (1) 实验室硬件联调 (2) 实验室软件联调 (3) 实验室系统仿真 7.现场安装调试 7.3 计算机控制系统输入/输出通道设计 7.3.1 过程输入输出通道的组成与功能 根据过程信息的性质及传送方向,过程通道包括模拟量输入通道、模拟量输出通道、数字量输入通道和数字量输出通道。 要对工业现场实现控制,就必须对它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测。模拟量输入通道和数字量(开关量)输入通道就是为此而设置的两种检测通道。生产过程的被调参数(一般包括压力、流量、温度、液面高度等等)一般都是随时间变化的模拟量,通过检测元件和传感器,可以把它们转换成模拟电流或电压。由于计算机只能识别数字量,故模拟电信号必须通过模拟量输入通道变换成相应的数字信号,才能送入计算机;而生产现场的两态开关、电平的高低、脉冲量等数字或开关信号,则须通过数字量输入通道输入计算机。 计算机控制生产现场的控制通道也有两种:即模拟量输出通道及数字量输出通道。计算机输出的控制信号是以数字形式给出的,有的生产过程的执行元件要求提供模拟电流或电压,故应采用模拟量输出通道实现;有的执行元件只要求提供数字量或开关量,故应采用数字量输出通道。可见,过程通道是计算机和工业生产过程(控制对象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